宝鸡千阳刺绣:针尖撑起半边天
2022-05-23 09:28:19

“我的淘宝店里,最热销的是虎头枕、虎头帽、虎头鞋等婴幼儿用品。”5月16日,在千阳县林转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林转告诉记者,“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地,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我的产品销路挺好的。”

千阳县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民间工艺历史久远。千百年来,农家妇女手手相传的老虎枕、老虎帽、孔雀灯、百花帐等手工布艺刺绣,融入了当地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多件产品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千阳县结合现代时尚设计理念,对西秦刺绣制作技艺不断创新,采取“合作社+绣娘+农户”的模式结成市场主体,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全县上万名群众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创业,使西秦刺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走出了一条非遗文化产业助力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被群众称为“针尖撑起半边天”。

资料图

合作社 组织群众闯市场

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是西秦刺绣的重要发祥地和重点传承地区,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1558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示范单位。

61岁的李惠莲是宝鸡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于2008年成立千阳县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她常说:“工艺品首先是艺术品,其次才是商品,不能只顾赚钱,要上档次、讲质量、求创新。”

资料图

李惠莲介绍,合作社采取统一设计、剪裁、发料,统一样式、标准、质量,统一销售、核算、计酬的经营模式,充分解决了群众缺技术、销售难等问题,同时让群众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抱团发展,现已发展会员245人,带动工艺品制作者3800余人,解决了很多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目前,合作社年制作工艺品28万件,销售金额230万元,会员人均年收入8600多元。

据千阳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闫家村充分挖掘人才资源优势,先后创办了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仟惠刺绣专业合作社。短短几年时间,全村已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市级“西秦巧娘”8名,110多件精巧作品在省市获奖。

资料图

电商 扩大产品销售圈

王秀萍,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刺绣传承人之一、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现为千阳县秀萍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千阳县职业中专特聘刺绣教师。2009年,王秀萍想方设法筹钱,创立了自己的绣庄。但她很快发现,西秦刺绣产品市场狭窄,仅限于宝鸡及周边地区。

近年来,电商让西秦刺绣这只“金凤凰”飞出了大山。据介绍,千阳县坚持举办电商营销培训班,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0多个;每年组织群众参加农民丰收节、旅游黄金周、西秦刺绣展销会、香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拓展销售渠道,让绣娘的思路和视野与现代科技和营销手段接轨。

如今的千阳刺绣,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产业,慕名前来订购的客户络绎不绝。王秀萍告诉记者,今年她在接到“虎”主题西秦仿真刺绣艺术品的订单时,也有客户需要大批量的千阳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布艺老虎等,她都热情接洽并将订单转给其他刺绣合作社;同样,其他合作社接到西秦仿真刺绣艺术品的订单,也会介绍到她这里,大家形成一个合作链,共同致富。

资料图

文旅融合 拓展乡村振兴路

随着千阳刺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前来学习刺绣技术、购买刺绣产品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暑期有数百名高校教师和学生到千阳县研学西秦文化。宝鸡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长安大学等高校也在千阳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稳定的人流带动全村文旅融合产业快速形成,闫家村建起非遗文化传习基地、刺绣工坊、刺绣展厅和村史馆,专门接待外地来宾。今年,村上再次拓展工作思路,引入观光、休闲、体验、民宿等乡村旅游元素,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西秦刺绣第一村,刺绣文化园、刺绣体验园、刺绣博物馆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高西秦刺绣在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中的“造血”能力。2021年,千阳西秦刺绣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十百千”工程文化产业重点园区。(陕西日报)

阅读量:2999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380家新闻单位。转载这些新闻单位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bjnews@163.com)。本平台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楠桠 小编
2022-05-23 09:28:19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