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关注】从“免费鸡蛋”到“万元账单”——老年人为何频陷养生骗局?
2025-10-13 15:24:35

wechat_2025-10-13_152241_697.png

免费磁疗体验、听课免费领鸡蛋、组织全国各地免费旅游、“知名”专家义诊……一开始只是抱着“反正不要钱,试试也无妨”的心态,满足一下健康需求,谁知一步步落入对方精心设置的陷阱。一次次地掏钱充值,一盒接一盒地购买所谓“神奇”保健品……回过神来,已深陷其中。

近年来,类似以“养生保健”为名,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屡见不鲜。为什么总有老年人频频中招?面对这些日益隐蔽、层层递进的营销套路,又该怎样帮助他们提高警惕、有效防范?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市场监管人员向群众宣传防骗知识

“免费”作诱饵

专盯老年人钱袋子

今年78岁的陈大爷在菜市场买菜时,被一名自称是健康体验中心推销员的人热情拦住,向他介绍一项免费的足部按摩活动。听说完全不收费,陈大爷就随这名推销员去了这家健康体验中心。

“前几次去的时候,一分钱也不收,确实是免费的,后面几次再去按摩的时候,他们一直推荐让我办一张会员卡,说办卡后不仅能免费体验,购买相关保健品还有折扣,我当时有点心动。”随后的几次体验中,推销员不断向陈大爷推荐“气血通畅”的疗程药包,并称用上这种药包治疗效果非常好,不仅能通畅气血,还有治病的功效,对身体特别好。在推销员夸大其词的吹嘘下,陈大爷最终办理了会员并充值了8000元。

在接受“气血通畅”调理的过程中,陈大爷发现店里服务时间不足,买的药包还没用完,店员又开始给他推销“细胞活化”“中药熏蒸”等其他新套餐。不到3个月时间,陈大爷陆续在这家健康体验中心消费了近3万元。“钱一笔一笔地交,效果却不如他们当初承诺的。”当他醒悟过来时,为时已晚,店都关门了。

记者在采访时,还听到了其他老年人陷入“养生陷阱”的经历。

“别提了,我花6800元买的磁疗床垫,销售人员说是日本技术,能治疗腰痛、改善睡眠,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电热毯加了几块磁铁。”今年68岁的周阿姨提起前两年发生的事现在仍十分气愤。

周阿姨说,当时那名销售人员连续一周在小区附近办讲座,送鸡蛋、送面粉,最后推销这款高科技床垫,宣称长期使用能够“疏通血管、延缓衰老”。许多邻居都买了,周阿姨也动心了,便取钱买了一张床垫。结果用了不到两个月,床垫就出现了断电问题,当她拨打销售人员电话时已成空号。她想着磁疗床垫那么贵,修一下也许还能用,结果维修师傅告诉她这床垫市场价最多600元,根本没有治病的功效。

如今,此类“养生陷阱”比比皆是,骗子们通过“免费诱饵”“伪科学包装”等手段牟取暴利,不少老年人花光积蓄,换来的却是毫无效果的普通产品甚至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产品。

“温柔”藏陷阱

攻心话术骗取钱财

“免费体验理疗,治病还送米面油!”——如今,这话已成为涉老诈骗圈里叫人哭笑不得的“行话”。听起来荒唐,可为什么这些一眼就能识破的套路,却总能精准击穿老年人的心理防线,让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不断陷入其中?

金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老年人辛苦节俭大半辈子,听到“免费”“优惠”等词语难免有种本能的心动。对他们来说,花点时间就能领几个免费鸡蛋、拿几个赠品,何乐而不为?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别人精心布置的“温柔陷阱”当中。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这些诈骗案例中,独居老人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他们大多退休后社交圈窄、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孤独感成了最容易被撬开的裂缝。骗子们正是瞅准这一点,打出“情感牌”,一声“阿姨”、一声“叔叔”,甚至还亲切地叫着“爸”“妈”,陪聊天、帮打扫、伴看病、送温暖、代买代购……慢慢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信任一旦建立后,所谓的“保健品”“理疗仪”,甚至一些“投资项目”也就被老人们接受了。

养生保健,是此种骗局最集中的领域。骗子们抓住老年人“不想拖累子女”“希望健康长寿”“指望轻松治病”的心理,把几十块的成本包装成“先进科技”“千年秘方”“中国独有”,卖到成千上万元。很多老年人甚至觉得,“我花自己的钱保养身体,是在给子女减负”。

“其实,这些机构的话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他们针对老年人心理设计出一套应答机制,用‘专家背书’‘病例故事’甚至‘恐吓营销’,在最短时间内对老年人洗脑,通过伪造消费者证言、展示虚假检测报告等方式,强化老年人对产品功效的错误认知。一旦老年人相信了,就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消费。”金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当老年人一旦产生购买意愿后,骗子还会设置多重消费陷阱:如分期支付,以“减轻经济压力”为名,诱导老年人通过信用卡、网贷分期支付高额费用;捆绑销售,要求购买“疗程套餐”或搭配其他产品,声称“单独使用无效”;虚假返利,承诺“消费满额返现”,但设置兑现条件苛刻,骗子在最后一次收款后会立即消失,导致老年人血本无归。而等受骗的老年人醒悟时,常因缺乏证据、担心子女责怪等原因,大多会选择隐忍。

“所有宣称‘免费赠送’‘免费体验’的活动,若后续涉及付费消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金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其实,骗子免费送的“米面油”从来不只是米面油,它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老年人脆弱的情感需求,以及对健康深切焦虑的大门。

提高警惕性

陪伴是最好的防护

采访中,陈大爷告诉记者,他当初在按摩店充值,一方面想着能养生,另一方面则是那里有一群能聊得来的朋友和时刻关心他的工作人员。这份温暖,在儿女们忙于奔波、无暇陪伴时,就成了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归宿。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与老年人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陪伴,让老年人对家人有更多的信任和依赖,老年人在遇到拿不准的事时,就会主动跟家人沟通,从而降低受骗概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家人的陪伴与关注,是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重要环节。

其实,在这些忽悠老年人的套路中,使用的很多推销话术都经不起仔细推敲,除了夸大产品功效,一些不良商家还会将一些未经科学认定的观点用于宣传中,来误导老年人,这些都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属于消费欺诈行为。

即便如此,大多数老年人也没有录音和保留相关证据的意识,甚至部分诈骗团伙还会利用老年人维权意识薄弱,以“产品已使用概不退换”“合同已签字须承担法律责任”等理由拒绝退款,老年人在面对商家所谓的“解释”时,也是显得底气不足。

另外,很多情况下,在忽悠老年人充值的预付消费模式中,老年人都会忽略与商家签订纸质的消费合同,大多只是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就仓促消费。在产生纠纷后,由于没有纸质合同明确服务次数、期限、质量、费用问题等信息,给维权带来不少困难。

就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老年人在接受相关服务时,一定要多一份警惕,首先一定要签订纸质的消费合同;其次,要保留好沟通时的聊天记录,特别注意保存好商家关于产品或服务的疗效、作用之类的话语;最后,对于消费凭证、预付消费等单据都要仔细核对后再签字,并且妥善保存,同时建议老年人在参加活动时,提前与子女沟通,避免单独决策。

(宝鸡融媒 王菁)


阅读量:2552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380家新闻单位。转载这些新闻单位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bjnews@163.com)。本平台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裴梦影 小编
2025-10-13 15:24:35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