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 激发文旅新活力
——陇县全域旅游发展见闻
游关山草原,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然自得;住乡村民宿,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农家风情;看羊乳加工,参观样板工厂,品味纯正奶香……近年来,陇县深耕本土丰富的文旅资源,把全域旅游作为全县首位产业,持续优化“一心一环两线五大片区”全域旅游格局,奋力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山水游目的地、陕西西线旅游目的地。
关山草原风景如画
龙头景区引领
旅游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关山草原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是广大游客亲近自然、休闲赏景的绝佳之地。日前,记者来到关山草原,初秋时节,游客仍然不少,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与蓝天、白云、绿茵相映成趣,展现出草原的别样之美。
“景色太美了!”从甘肃、宁夏、山西、西安等地来到关山草原的游客纷纷感叹,他们在这里收获了很多欢乐。极速滑草、弯弓射箭等游乐项目,让孩子们的笑声在草原上回荡;游观光环线,在海拔最高处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尽收眼底,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在神马剧场,《大秦关山》实景演艺、超“燃”的马术表演,让大家尖叫连连……
关山草原牛羊成群
陇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景区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关山草原风筝放飞艺术周、端午节“马上封侯‘粽’情草原”赛马、毕业游关山、夏季避暑游等活动层出不穷。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至八月底,关山草原游客如织,单日接待游客多次超过15000人次。下一步他们将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更好满足广大游客特色化、多样化的需求。
据了解,为持续擦亮文旅这块金字招牌,该县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陇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关山草原景区总体规划及各A级景区规划,以关山草原国家5A级景区创建提升等项目为引领,坚持全域景区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一心一环两线五大片区”(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县旅游环线,大关山生态休闲线和大龙门文化体验线,大关山生态度假区、大龙门文化休闲区、固关丝路古道旅游区、田园风光旅游区、秦源文化体验区),先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在对外宣传推介方面,开展“线上+线下”矩阵式、立体式宣传推介,加大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等广告投放力度,陇县文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游客接待人次稳步攀升。
农旅融合发展
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来到天成镇马曲村,只见村庄道路的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犹如彩虹一样醒目,柿树林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文化长廊扮靓乡村,形成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在村子北部,一排排名为“山隐宿集”的民宿庭院风格别致,既保留了老院落原木梁架、雕花窗棂等传统构件,又增添了亲子沙池、星空露营、林间吊床等现代设施。
在马曲村,不时可见修路、固坡、改造庭院、修建停车场等施工现场,火热的建设场景显示出乡村旅游发展的蓬勃态势。天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着力实现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新景象。“这些民宿庭院是集住宿、餐饮、娱乐、观光、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既盘活了乡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资源,又能让村民在民宿就近就业。”据介绍,目前民宿一期已建成民宿庭院7栋,受到市场欢迎,节假日常常一房难求,二期计划扩大规模再建7栋。
天成镇马曲村文化长廊扮靓乡村
据介绍,聚焦“吃、住、行、游、购、娱”,陇县大力推动“旅游+农业”“旅游+赛事”“旅游+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天成生态观光游、八渡山水田园游、固关古镇红色游、河北乡村古韵风情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距马曲村不远的范家营村,柴火鸡、烤全羊、一鱼多吃等特色餐饮,让各地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尝到了农文旅产业带来的甜头。
在固关镇上岔村的“明月山涧”营地,一群来此团建的西安游客这样评价:前有潺潺溪流,后有绝美山峰,白天露营烧烤,晚上住宿树屋,这种体验前所未有。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走进陇县、感知陇县,该县聘请了10名文旅推介官宣传推广文化旅游资源,开通“Y519/Y520次”西安至陇县旅游专列,高质量承办宝鸡市第十三届运动会、西北五省区射箭公开赛等重大活动,举办陇州暖锅宴美食大赛、宝鸡海棠音乐汇陇县专场等特色活动……通过一场场活动、一次次赛事、一个个盛会,推动文旅不断升温。
特色产品吸睛
工业旅游市场方兴未艾
世界羊乳看陕西,陕西羊乳看陇县。陇县作为羊乳名城,把奶山羊产业和旅游相结合,实现了双赢。在陇县奶山羊产业龙头企业——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门口的停车场,不时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游客们隔着透明玻璃窗参观羊奶粉现代化加工、质检等车间,看到先进的专业质检设备、智能生产线、全自动包装线,大家纷纷赞叹不已。
和氏乳业包装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乳制品品质和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而走进车间亲眼看到鲜奶如何变成奶粉,消费者既获得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又对企业和产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鲜奶生产到加工成奶粉,不超过2个小时,陇县乳品企业的实力真强!”“羊奶粉加工中采用了闪蒸脱膻技术,羊奶粉喝起来没有膻味,口感好。”……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5万余人,包括经销商、普通消费者、在校师生等,由此带来的营销收入近1亿元。
陇县发展全域旅游方面特色鲜明,串珠成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一步,陇县将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持续做强配套、做优服务、做热人气、做旺消费,让“大美关山、神奇龙门、寻根秦源、社火之乡、羊乳名城、生态陇县”六大名片更加熠熠生辉。(宝鸡融媒 刘亚媚 罗锐)
从生态美到产业兴
——陇县温水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小记
初秋的陇县温水镇,处处洋溢着产业发展的活力:田野里烤烟泛金、玉米饱满,山腰上连片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山顶林间土鸡穿梭、鸡鸣阵阵。近年来,温水镇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通过清晰的发展思路与精准举措,让“生态美”转化为“产业兴”“百姓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强劲乐章。
“‘借鸡还蛋’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今年光靠养土鸡就能多赚3000元!”温水镇三成村村民杨长生看着自家院里啄食的土鸡,脸上满是笑意。作为陕甘交界的高山村,三成村曾因地理位置偏僻而发展受限,如今却凭借林下土鸡养殖闯出致富路。
温水镇郭家山村林下养殖场工作人员给土鸡喂食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三成村党支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投入20万元建成2处标准化林下土鸡养殖基地,配套脱毛机、粉碎机等现代化设备,让养殖从“零散化”走向“规模化”。针对留守群众“没积蓄、愁销路”的难题,村里创新推出“借鸡还蛋”机制:由村集体免费提供蛋鸡与养殖技术,农户散养后每只仅需归还50枚鸡蛋,剩余鸡蛋由集体保底回购。截至目前,全村已培育庭院养殖示范户49户,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
三成村的实践并非个例。温水镇以三成村、团结村、峰山村等6个村为核心,在全镇推广土鸡养殖产业,2024年养殖规模超1.2万只,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80万元。今年除了在产业规模上做“加法”外,镇上还注重品牌赋能:成功注册“温农美”地理标志商标,设计特色包装并推进绿色食品认证申报,为土鸡、土鸡蛋贴上“品牌标签”,让农产品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升级。
走进温水镇坪头村农业园区,数百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蔬菜、菌菇长势喜人。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源于温水镇“精准招商+盘活资产”的发展巧思。
去年底,温水镇抓住陇县“一企一策”政策机遇,与陕西润田丰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入企业现代化菌棒生产线入驻园区,不仅让闲置大棚“重获新生”,更构建起“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
如今的坪头村农业园区,已形成“菌棒生产—菌菇加工—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的完整产业链:多家食用菌企业入驻实现菌菇产销一体化,红薯、豆角等经济作物规模初显,新建的水产养殖单元,即将在国庆节前后上市第一批鱼虾。这片曾经荒废的土地,如今成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核心阵地。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温水镇清晰的发展思路与扎实的推进举措。近年来,温水镇通过深入调研梳理镇域资源,结合“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确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方向,以“六万工程”(万亩粮、万只羊、万担烟、万只鸡、万亩药、万箱蜂)为突破,构建“393”现代产业新格局(三个示范带、九个产业区、三个精品点),让每个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都有发展空间。
在产业链延伸上,该镇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种植养殖全链条服务。养殖端做强土鸡、奶山羊、中蜂产业链,种植端做优荞麦、玉米、中药材产业链,同时守住耕地红线,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面粉加工、菌棒生产、蜂蜜制作等项目落地,让“土特产”实现附加值倍增。
在品牌建设上,温水镇深挖农业特色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除“温农美”外,重点培育温水“溜达鸡”、荞麦、香菇、羊肚菌等特色品牌,并依托农特产品直营店,推动传统农业从“重产量”向“重品质、重品牌”转型。
如今的温水镇,“村村有主业、户户能增收”的产业矩阵已然成型: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1个、50万元以上的村3个。下一步,温水镇将以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契机,推动九大产业区提质增效,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持续书写“村美民富、治理有效”的新答卷。(宝鸡融媒 鲁淑娟)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