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长假是家长带中小学生“看世界”、市民举家出游、放松身心的黄金时段。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和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刚刚过去的暑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热度与活力。国内长线目的地探索、沉浸式亲子度假、主题研学深度体验、深度自驾游、旷野疗愈……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不仅映射出市场供给侧的创新迭代,更折射出消费者愈发理性和追求品质的新趋向。这个暑假,旅游“热”在何处?又有哪些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值得关注?近日,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一探今年暑期文旅消费的新图景。
产品丰富
新玩法新场景层出不穷
“今年我们没有选择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海南岛,而是提前一个月预订了甘南的民宿,自己开车,带着孩子走走停停,去看看大草原。”市民罗平向笔者分享了他的暑期自驾之旅。像罗平这样选择长线、深度自驾游的家庭并非个例,某知名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租车自驾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五成,SUV和七座商务车等适合家庭出行的车型最为紧俏。深度自驾游兴起,将沿途的古村落、野奢营地、非遗工坊等过去易被忽略的资源串联成了新的自主旅游线路。
石鼓山下拍照打卡
“今年暑期,游客旅游目的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金台区某旅行社经理赵先生介绍,除海南、云南等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外,新疆、甘肃、青海等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热度显著上升。此外,市民出游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与体验感,一方面关注航空公司、旅行社推出的暑期特惠航线及“机票+酒店+当地游”套餐,另一方面也更看重行程的舒适度、特色活动的安排以及导游服务的质量。
厌倦了赶景点、排长队的传统旅行,“躺平式遛娃”的度假方式开始走俏。笔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家长不再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景点,而是将酒店变成亲子度假的“主场”。“我们不再满足于‘换个地方遛娃’,而是希望自己也能在旅行中得到真正的放松。”今年暑假,市民李玲带着孩子去了浙江莫干山的一家亲子度假村度假。她告诉笔者,暑假选择去那里是因为度假村不仅有为孩子设计的自然教育课程、无动力乐园,还有为父母准备的精品咖啡馆和SPA工坊,孩子玩得投入,他们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各得其乐。
宝鸡举办的海棠音乐节好精彩
此外,体现自然疗愈、身心放松理念的“旷野疗愈”之旅也崭露头角,森林徒步、峡谷瑜伽、星空冥想等体验项目受到都市“高压人群”的追捧。这些新玩法、新场景的涌现,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体验的追求,也彰显了文旅消费向高品质、深度化、健康化发展的趋势。
告别程式化
追求个性体验与成长
当下,沉浸式探索正成为年轻消费者对旅途的全新诠释与向往。近日,宝鸡文理学院新生陈雨,难掩激动地向笔者讲述她的暑期之旅:“高考后我在社交平台加入了一个‘川西限定旅行团’,团友全是刚高考完的学生。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但一路上,我们一起品尝地道羊肉,携手欣赏壮丽风景,还在夕阳余晖中留下了一张张温馨的照片,那种感觉太棒了。”
感受老街风情
相较于传统跟团游的“到此一游”,这种新旅行模式更像一场流动的沙龙。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在网红景点排队打卡,而是深入老街巷寻找非遗工坊,跟着手艺人学习扎染技艺;不执着于攀登山巅,反而更享受在古村石板路上听老人弹唱古调;甚至会在民宿里组织即兴音乐会,用尤克里里和非洲鼓奏响跨文化的交响。
“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已悄然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旅游观念从过去的‘看什么’,转变为‘在游玩中收获独特体验’,而且这些年轻人渴望尝试和体验的项目类型非常丰富。对于旅游项目而言,小众化根本不是问题,年轻人追求的恰恰就是那种独特的感觉。”某旅行社负责人赵先生告诉笔者。
同样,作为暑期出游的重头戏——家庭亲子游也出现了新变化。与往年不同,当下家长们对旅游方式有了更高追求,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模式,更青睐有创意的集体验、学习、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形式,期望孩子在旅途中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增进亲子间的深厚情感。“以前的亲子游,可能就是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玩一趟。现在家长更希望旅程兼具玩乐与教育意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某旅行社产品研发总监赵女士介绍,他们今年推出的“敦煌小小壁画修复师”“贵州苗寨非遗小传人”“西昌航天科技夏令营”等产品,早在6月初就已售罄。
“现在的游客,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见多识广,因此也更挑剔。他们不再只去热门景点游玩,还追求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价值、情感共鸣和精神回报。”市旅游协会会长韩平社分析说,“这意味着低价劣质的购物团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而真正有创意、服务好、体验佳的精品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供需两旺
文旅市场呈多元化业态
暑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不仅体现在需求端,供给端也在积极适应和引领这些变化。各地旅游景区和文旅企业正在从简单的门票经济向综合服务经济转型,通过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体验来满足游客日益提升的需求。
观看青铜文物
在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的核心地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这个暑假吸引了大量游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今年7月至8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其中家庭亲子游与学生团体占比显著提升。为满足游客深度参与需求,博物院推出30余场社教活动,科技赋能的体验项目成为游览亮点。”
参观数字文物展
宁亚莹介绍道,他们不再局限于文物陈列,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历史“活”起来。例如,《青铜铸文明》展厅采用CAVE沉浸系统,游客可“触摸”3000多年前的周原遗址;暑期推出的“青铜纹韵”卡纸拓印、“至扇至美”彩绘体验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动手中感受文化魅力,这种“展教融合”模式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带动了文创产品销量增长,形成展览—体验—消费的闭环。
与此同时,太白山景区推出“星空露营+自然研学”新玩法,利用高海拔优势打造天文观测基地,结合生态科普课程吸引游客;关山草原风景区则以“马背上的历史课”为主题,将骑马体验与游牧文化讲解深度融合,形成“运动+文化”的沉浸式产品。如今以“多元主题+特色体验”为核心的玩法,让文旅市场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最终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纵观今年暑期旅游市场,其内涵已超越传统“游”“玩”范畴,成为映射当代生活方式的多棱镜。无论是亲子家庭追求的亲密时光、文史爱好者探寻的知识深度,还是都市人群向往的自然宁静,核心诉求皆指向更美好、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旅游最终回归于人的体验和情感连接。”韩平社说,无论是自驾游带来的自由感,还是亲子互动创造的温馨回忆,这些深层的情感价值,才是驱动文旅市场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谁能更好地满足这些精神需求,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宝鸡融媒 刘小祥)
从“打卡”到“共情”
柳玫玫
旅游是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放弃了过去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式的旅游,选择了更具舒适性、个性化的旅游方式,这折射出人们对生活品质与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向往,更加看重旅游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和情感导向。
旅游的魅力,在于身心放松、精神滋养与情感共鸣。避开喧嚣嘈杂的网红打卡地,选择一处依山傍水的民宿,携家人、邀好友一起看日出日落;走进城墙根下的老茶馆,喝喝茶、听听戏,感受历史文化的悠久绵长;和孩子一起做泥塑、扎风筝,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这些不被束缚的体验,让旅游从“打卡”到“共情”,真正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使疲惫的心灵在慢节奏中得到治愈。
旅游观念的转变,也推动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的供给端,要紧贴游客的新需求、新变化,跳出“景点堆砌”的思维,挖掘更具人性化、更有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游客。如今,不少景区推出非遗体验课;乡村旅游也不再是简单地吃农家菜,而是融入农耕体验;还有的地方将老房子、废弃厂区等改造成文创园区。这些创新,让旅游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从单纯的“看山看水”变成了“感受生活”。我们期待文旅部门和各大景区推出更多个性鲜明、更具人性化的旅游新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出游放松的需要,以推动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兴盛。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