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广阔的乡村,“新农人”群体正在不断壮大。据本报报道,近年来全市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6万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粒粒“金种子”正破土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过去,人们常把务农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画等号,如今在宝鸡,农民正在成为有技术、懂市场、善经营的新职业。他们中有人利用电商把猕猴桃卖向全国,有人用生态农业理念打造绿色品牌,还有人操控智慧农机实现“指尖种田”……这些高素质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稼汉”,而是乡村产业的“领头雁”、农业转型的“生力军”。
人才兴,则产业旺。实践表明,培育高素质农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打实地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从技术培训到政策扶持,从市场对接到金融助力,只有让农民真正掌握发展的能力和资源,才能激发出他们扎根乡村、建功立业的热情。更要让这些“新农人”成为带动一方、辐射一片的“火种”,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业、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然而,乡村人才振兴之路仍不乏挑战。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发展?关键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旧观念,打造更广阔的舞台。不仅要教技术、给政策,还要优环境、塑生态,让乡村成为能干事、干成事的热土,让务农成为体面、有吸引力的职业。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将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更多“新农人”手握技术、心怀梦想,在乡村施展才干,在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安伟东)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