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妮
在凤翔区,有这样一笔特殊的“财富”:它藏于卷宗,印着岁月的痕迹;它见于数据,透着科技的光芒;它源于传承,载着警魂的重量。它就是公安档案。从泛黄纸页上的手写笔录到智能平台里的电子数据,从助力破获积年旧案到服务当下平安建设,凤翔警方以档案为基,在岁月长河中书写着忠诚与担当。
一纸档案破悬案
岁月深处见初心
“32年了,这起案子终于有了结果!”2025年6月,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刑侦民警们看着眼前的结案报告,难掩内心的激动。时间拉回到1993年,一起命案发生后,因线索有限,迟迟未能锁定嫌疑人,渐渐成了积压在民警心头的“疙瘩”。
转机出现在2025年5月的命案积案梳理工作中。抱着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决心,民警们一头扎进档案室。在堆积如山的案卷里,78份原始材料——15份现场勘查笔录、26份证人询问材料、37份物证检验报告,被逐一翻检。纸张脆化、字迹模糊,他们就用放大镜仔细辨认;记录零散、线索不明,他们就按时间线重新梳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现场勘查草图上若隐若现的鞋印标注,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他们将这一痕迹与现代刑侦技术比对,反复论证、层层排查,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这些档案看似沉默,实则藏着真相的密码。”参与办案的民警说,正是这份对档案的重视与坚守,让案件受害人32年的沉冤得以昭雪。
科技为档案“赋能”
数据守护万家平安
走进如今的凤翔公安档案室,看不到往日“卷山卷海”的杂乱,以前的档案绿铁皮柜已经转化为现代整齐的档案密集架和高效的智能检索系统。“以前找一份档案可能要翻大半天,现在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就能调出来。”档案管理员介绍说,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凤翔分局已完成海量传统档案的数字化转化,让“沉睡”的档案“活”了起来。
在命案积案攻坚中,数字化的指纹档案与DNA数据库联动,为多起疑难案件提供了关键线索;在治安防控中,档案数据经模型分析后,能精准预判风险点,指导民警提前布防。“去年底,我们通过分析辖区近三年的盗窃案件档案,发现某商圈夜间发案率较高,随即调整巡逻方案,使该区域发案率下降了40%。”治安大队民警说,档案数据正成为守护平安的“智慧引擎”。
文献传承红色基因
警魂续写时代新篇
2025年3月,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西安举行。凤翔分局首任局长蒲光同志的家属,将一批珍贵历史文献交到了档案馆工作人员手中——有陕甘宁边区政府签发的局长委任状,有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任命通知书,还有独立功勋荣誉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等。
“1949年,蒲光同志带领18名队员在寺头村设伏,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毫不畏惧,擒敌50余人。”说起先辈的故事,蒲光同志的后人满脸自豪。新中国成立后,蒲光同志又在百废待兴的条件下,为凤翔公安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这些文献被妥善保存在档案馆里,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动教材。“每次看到这些实物,都能感受到老一辈公安人的忠诚与担当。”年轻民警说,他们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把这份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
从泛黄卷宗到数字档案,从手工查阅到智能应用,凤翔公安档案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下一步,凤翔公安将继续加强档案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探索档案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让档案工作在新时代平安凤翔、法治凤翔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