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档案的五个时辰
2025-08-29 16:27:50

宝鸡档案的五个时辰

张小峰

近日,家住宝鸡市区经二路的老王攥着一张泛黄的招工表,指尖在“1969年”的字样上反复摩挲。退休急需这段知青证明,他原以为要在尘封的库房里翻找数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宝鸡档案信息网”上传了信息。仅仅五分钟,手机铃声一响——知青下乡的档案已经查到,老王怔住了,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那些沉睡半个多世纪的档案,正在数字的河流中苏醒低语。

子时·谋局 破冰的号角与智慧的蓝图

曾经,厚重的库房是档案唯一的归宿。

2015年,一纸《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如惊雷炸响。翌年,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吹响了破冰的号角,《宝鸡市智慧档案顶层设计方案》成型。2019年,“智慧档案”项目借势“智慧宝鸡”东风,跻身全市十大重点应用,数字兰台梦有了坚实的政策基座。这子时的筹谋,是沉稳的蓄力。

卯时·筑基 三网织梦与云端共舞

2019年深冬,市档案馆一楼主机房灯火通明。工程师们哈着白气,将模块化机柜、服务器群、备份一体机稳稳接入核心交换机。这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场关乎“神经系统”的重构——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张网络,如同血脉,在安全隔离的原则下被精心搭建:局域网与外部物理隔绝,政务网与互联网逻辑分离,防火墙、入侵防御层层设防。

更大的智慧在于“云”的共享。依托市数据局强大的政务云平台,市级政务网和互联网系统“轻装上云”。更具开创性的是,12个县区的平台也摒弃“各自为政”,整体部署于市级政务云。这不仅节省了县区动辄百万元的服务器和运维投入,更通过集中运维模式,让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区卸下重担。

一张覆盖全域、集约高效的数字档案基础网络,已在晨曦中展露雄姿。

午时·丰藏 纸墨涅槃与电子的新生

“存量数字化”是一场规模浩大的“纸墨涅槃”。市档案馆集中投入589万元,县区累计投入3351万元,扫描仪昼夜不息。泛黄的案卷在光影中转化为精准的电子图像,至2024年,市档案馆完成37.7万卷、2372.2万幅档案数字化,数字化率98%;县区档案馆总完成93万卷、7000万幅,平均数字化率超过93%。凤翔区一箱箱民国地契、岐山县一卷卷知青名册、麟游县泛黄的革命史料……在数字世界里重获新生。

“增量电子化”则瞄准未来。2017年起,“双套制”(纸质+数字化成果)接收全面实施;2019年,伴随全市协同办公系统推广,电子公文归档迎来破冰,市档案馆主动对接,敲定技术标准与接口;2020年,34家试点单位通过政务网,将数千件目录、电子公文、照片、音视频档案,跨越物理阻隔,在线“飞”入档案馆。这午时的耕耘,让历史的土壤在数字世界中愈发肥沃丰饶。

申时·蝶变 国测登顶与全域跃升

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是检验建设成果的“珠峰”。

2021年初,创建决战打响,市档案馆进入奋力攻坚状态。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专家被一次次请来“把脉问诊”,反馈意见被梳理成整改台账,机房温度湿度、系统响应速度、备份策略细节……千余项指标被反复打磨优化。

十月金秋,捷报飞传——89.06分!市档案馆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测试,摘得西北地市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首冠!

如今,市档案馆引领岐山、扶风、千阳、陈仓四县区档案馆,已吹响号角,这申时的振翅,见证着群雁共赴数字蓝天的壮阔征程。

酉时·回响 兰台新声与民心的暖流

当数字基石稳固、资源浩荡入库、系统高效运行,宝鸡档案的“诉说”方式发生了深刻嬗变,其回响动人心弦。查档大厅昔日的漫长等待,依托三网平台,查档时间从以小时计锐减至平均5分钟以内。

更深远的是理念之变。从视库房为“终点”,到拥抱数字转型;从被动保管,到主动服务、深度开发,“三个走向”的要求在宝鸡化为生动实践。在档案岗位坚守三十年的老同志动情地说:“过去查档要跑断腿,如今动动手指就能秒级响应,这效率,值了!”这酉时的回响,是兰台新声与时代脉搏的深情共鸣。


阅读量:2926
吴佳霓 小编
2025-08-29 16:27:50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