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单,坐等建园;我接单,全程包办——
苹果栽培“千阳模式”受青睐
盛夏时节,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要店村,今年新建的1400多亩矮砧苹果园里树苗长势喜人,工人们为树苗拉枝、修剪、整理树形。而这些苹果苗木是从我市千阳县“远嫁”过去的,它们能在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顺利“安家”、生长,得益于矮砧苹果集约栽培“千阳模式”。
千阳县是中国苹果苗木之乡、中国矮砧苹果之乡。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国内率先引进矮砧栽培技术,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机械作务”的矮砧苹果集约栽培“千阳模式”,并提供规划设计、苗木供应、格架滴灌配备、标准建园、田间管护等建园“交钥匙”服务。
“千阳发展苗木产业这么多年,之前大多停留在售卖苗木、提供技术指导、租赁机械设备等环节,而今年3月份为山西建果园,真正开启了矮砧苹果栽培集成服务的新模式。”千阳县绿丰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平强介绍,今年2月底,山西华龙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电话联系千阳县绿丰公司购买苗木,准备在当地建园种植矮砧苹果,由于此前他们一直采用传统中间砧方式种植苹果,经过多次沟通,绿丰公司决定为对方提供包括苗木、人才、技术、设备在内的全流程上门集成输出服务。
于是,40多名精干的苹果师傅从千阳出发前往山西。“我们还拉了20多万株矮砧苹果苗木,带上了水泥杆、防雹网、支架等,连拖拉机、叉车等农机农具也一样不落,装了满满两辆半挂车。”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苹果师傅驻扎在华龙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GPS精准规划果园、栽杆拉线、栽种苗木、搭建防雹网……从果苗泡根时长,到砧木露出地面的高度,再到嫁接口方向,一丝一毫都不敢大意,同时还不厌其烦地向当地农户传授关键技术要领。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咱也种苹果呢,不知道苹果还能这么种!”“太专业了,这样种出的苹果肯定好。”……经过60多天的辛劳与守护,此次栽培的苹果苗木成活率如愿达到了98%以上。对方公司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后面我们计划再种6000多亩苹果,到时候还找你们!”
千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千阳模式”解决了种植户无优质苗、缺技术、差装备、少劳力等一系列问题,具有省水、省肥、省人工、省土地、高产、优果率达90%等优势,亩均产量3500公斤,最高可达6700公斤,产量是乔化种植的3至4倍。
如今“千阳模式”的集成服务输出声名远扬,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寻求合作。截至目前,千阳县已经发展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累计向韩国、吉尔吉斯斯坦及我国15个省60个市县输出“千阳模式”矮砧苗木建园100万亩,328名苹果师傅带着技术和设备服务国内外,让“千阳果苗、世界共享”的品牌愈发熠熠生辉。(宝鸡融媒 都亚敏)
“三污”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生态画卷
走进千阳县草碧镇罗家店村,新农村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农舍雅致,绿树鲜花交织,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和以前人们对农村垃圾乱扔、污水四溢的印象迥然不同。罗家店村颜值大幅提升,得益于千阳县持续推进的三污治理“335”模式,即3种模式改户厕、3种模式治垃圾、5种模式治污水,做到花小钱、真管用,受到群众和各方好评。
千阳县草碧生活垃圾热解站
罗存德是罗家店村村民,最近趁着天气好,他家把洗净的荞麦皮摆在院子晾晒,淡淡的清香充盈整个院子。院子一角就是厕所,并没有异味散发出来。“家里以前是旱厕,一到夏天味道难闻、苍蝇乱飞。改造后厕所是瓷砖地面,有洗手池、冲水式便器,方便又干净!”
罗家店村党支部书记罗海峰介绍,村里2018年实施了双瓮漏斗式厕所改造,2019开始推广实施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22年又为有条件的住户改造上下水冲式卫生厕所,目前全村完成户厕改造540座。“村民改厕不花钱,县上有补助,并统一安排专门的施工队,不用村民自己操心。”
在罗存德家门前,罗海峰指着一个篮球大小的铁盖子介绍说,“打开这个盖子,就可以清理化粪池。一家一年大概抽两次渣,抽渣也有专人负责,而渣液会作为肥料上到果园、菜园、粮田里。”
千阳县近年来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方面在旅游重点村、人口聚居区、产业示范村建成水冲式A级标准公厕、3A级旅游公厕、卫生公厕共60座;另一方面坚持愿改尽改,推行粪尿分集式、三格无害化、集中下水道收集式3种模式,同时全县配备抽渣车65辆,划片分区、定期收集、沃肥还田,实现了清洁化管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24409座,普及率达到96.1%。
垃圾乱扔是农村的一大顽疾。为了实现从“垃圾围村”到如画美景的转变,千阳县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县处理,对农村生活垃圾采用分类回收、集中填埋、焚烧热解3种处置模式,形成了城乡垃圾治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自然小组比例达到98%以上。
“过去随手丢弃的农药瓶,现在都能换钱。”罗家店村的垃圾分类回收站门口,张贴着一张回收价目表:农药瓶1.5元/公斤、农膜1元/公斤、油壶1.5元/公斤……家里胡乱堆放的油壶、报纸、废铜烂铁,甚至曾经散落田间的套袋、反光膜,都可以拿到回收站卖钱。千阳县推行的“财政有偿回购”,让51个村级垃圾分类回收站成为“生态银行”。
在草碧生活垃圾热解站,工作人员轻点按钮,就可实现一桶桶生活垃圾的自动上料、倾倒、焚烧,一天可焚烧5吨垃圾,烧完只剩240多公斤灰烬,垃圾减量达到95.2%。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千阳县探索形成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小型人工湿地、一体化处理装置、生物氧化塘、简化综合利用5种治理模式。目前,全县建成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套,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1.53%。
在草碧镇,有一个人人夸赞的“明星设备”,它就是镇上污水处理站的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后的“中水”通过镇区道路洒水冲洗、植被绿化浇灌、农田灌溉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草碧镇副镇长李程介绍,镇污水处理站实现智慧化无人值守,占地仅0.46亩,日处理污水量80吨,由第三方专业公司运维。“污水处理站建成后,镇上的85个商铺及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都集中在这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千阳县治理“三污”的实践,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的环境问题,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的罗家店村,在街道修起了空中长廊、栽上了植物,未来叶片层叠、蔓藤缠绕、花朵绽放,景色会美不胜收。(宝鸡融媒 刘亚媚 刘小祥)
千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贴心制作提醒卡 群众办事不用愁
近日,在千阳县政务服务中心,前来注册家庭农场的李江会领取营业执照时,收到了一张精心设计的“照后事项提醒卡”。李江会连连点赞:“提醒卡上将拿到证照后需要办理的事项全部标注,就连步骤和需要的资料都写得明明白白,服务太周到了!”
据介绍,“照后事项提醒卡”覆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人有限公司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5大类高频事项,卡片上详细列明证照使用说明、年报申报、变更注销等多项后续流程,并附上申请时间、办理地点、材料清单、线上办理二维码及政策咨询热线。“过去群众办完证照,常因不知后续流程而多次跑腿,现在通过一张卡片把‘要做什么、去哪做、怎么做’一次性介绍清楚。同时还可以联系帮办代办,直接线上办结邮寄,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千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赵晓蕾表示。据统计,自这项服务推行以来,“照后事项提醒卡”已发放1000多份,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从2次降至1次,材料准确率提升90%,办事效率提高50%。
“我们正构建‘事前提醒指导+事中帮办代办+事后跟踪回访’的闭环式政务服务。”赵晓蕾说,县上下一步将持续扩大照后事项提醒服务范围,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照后事项提醒卡+帮办代办”的组合服务,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宝鸡融媒 赵益)
千阳县柳家塬村探索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稳住“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
夏收时节已过,千阳县张家塬镇柳家塬村的面粉加工厂里一派繁忙与热闹。从“一粒种子”到“一袋好面”,柳家塬村全面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300万元,其中粮食产业链收入达200多万元。
近日,记者在位于柳家塬村村头的面粉加工厂里看到,新收购的小麦在储存仓库堆成了山,粮食加工车间里,清洗、除杂质、加工、包装等环节有条不紊,一袋袋面粉摆放整齐。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西说,2021年他从浙江学习归来后,下定决心调整村上农业生产方式,走全产业链发展路子。说干就干!村上很快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试行土地托管模式,组建专业团队管理耕作土地,开展“全托、半托、订单服务、流转”四种托管服务。
“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纷纷将土地托管,外出务工人员也能安心打工挣钱。”杨明西告诉记者,尝试土地托管的第一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180余万元。接着,他们盘活闲置的村小学,购置了2座粮食烘干塔,建成粮食收购、仓储、烘干基地。去年,村上又新建了面粉加工厂,至此,形成了集粮食托管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统一化种植、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使该村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加工的面粉订单不断。与此同时,该村光伏发电、苗木花卉、农机服务等产业多点开花,让村民真正实现了手中有粮、账上有钱、心里不慌。(宝鸡融媒 都亚敏)
农忙时种庄稼 农闲时盖房子
千阳县大寨村成立建筑公司拓宽村民致富路
近日,在千阳县南寨镇大寨村,一支由本村及附近村子“能工巧匠”组成的施工队正忙着修路。“这是我们村上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队,现在可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村党支部书记赵卫军自豪地说,村集体经济90%收入来自这个建筑队,很多村民也跟随这支队伍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大寨村曾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等基础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如何能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又能为村集体经济开辟好的增收渠道?2021年,村“两委”班子经过扎实的调研论证后,注册成立了建筑工程公司。“村上原本就有一些泥瓦匠、木工和水电工等‘匠人’,我们把这些能人吸纳在一起,以脱贫人员、家庭困难人员、不能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赵卫军说,公司成立后,最开始只是承接村里的道路硬化、环境提升、乡村建设以及冷库、羊场建设等项目,后来,公司凭借良好的施工质量,慢慢走出去承接镇域内外各类建设项目。村民赵红兵长期跟随建筑队干活,他说:“以前经常要出去找活干,顾不上家里,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时间灵活,只要勤快肯干,每月能挣5000块钱,不比外面少。”
据了解,目前大寨村建筑工程公司已带动10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此外,村上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农机服务、刺绣等多种产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00万元。而随着村集体发展越来越好,村上拿出不少资金用于村民“分红”、村子建设、发放养老保险补助、农业服务等方面,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宝鸡融媒 都亚敏)
蹚出“新路子” 惠民不停步
千阳县供销联社深化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日,笔者来到千阳县农汇综合服务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仓库里将金黄色的甜杏分拣、装盒、打包。“这些甜杏将通过京东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千阳县供销联社副主任闫红杰说。这个看似寻常的公司,彰显着该县供销系统改革创新的活力。
“这家农汇综合服务公司共投入约1300万元,是张家塬供销社同镇域内7村合作建成,拥有农产品展销大厅、3条苹果分拣线、2000平方米冷链仓储库。”闫红杰介绍。近年来,千阳县供销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以强带弱、捆绑开发”基层供销社工作思路,做大农资经营“配送网”,构建“三位一体”服务网络,通过农资联盟集采集配、电商矩阵拓销路、三级网点强服务,让供销社这棵“老树”萌发新芽。全县成立由49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成的农资联盟,与上市农资生产企业合作,采取“厂家让一点、经营企业降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年集采集配各类化肥1.5万余吨,占全县市场份额80%以上,让利群众200余万元。
在农产品“购销网”建设中,县供销社指导13户村集体食品生产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获得食品生产许可,主导社属企业投资500万元成立电商公司,拓展10个网销平台,培育1000余名电商从业人员,年帮销县域农特产品1.5亿元,成功推动红苹果、羊奶粉等34种农特产品走向全国。为优化日用消费品“经营网”,县供销社开办7家供销超市,上线微信平台并组建6支配送队,实现全县免费配送,构建“线上下单+线下直达服务”闭环。
从保供应到促增收,千阳县供销联社用改革蹚出一条新路子。去年千阳县供销联社销售收入突破5400万元,今年上半年经营继续稳步推进。(宝鸡融媒 刘小祥)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