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评】暑期防溺水:与其“圈禁”不如“引导”
2025-07-22 08:44:29

盛夏已至,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如何守护孩子安全?各地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有的主张把孩子“圈养”在家,有的给水域加装围栏,还有的运用电子栅栏、无人机喊话等科技手段进行危险提示。这些被动防御虽有一定效果,但终究难以防范孩子的一时好奇或疏忽大意。真正的安全防线,应当建立在教育的温度和意识的自觉之上。

简单“圈养”孩子看似稳妥,实则得不偿失。暑期本是孩子亲近自然、释放天性的黄金时段,过度限制不仅违背成长规律,还可能激发逆反心理,促使他们铤而走险,反而增加安全隐患。

单纯“圈禁水域”同样治标不治本。从野外池塘到小区景观池,不同水域存在不同的危险。物理隔离成本高昂,电子监控存在盲区,一旦防护设施疏于维护,安全防线便形同虚设。

因此,我们更需要“引防结合”的智慧。

“引导”重在教育实效。学校和家庭必须摒弃形式主义的安全教育,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演练等方式,培养孩子“知险而不惧险”的认知。既要让孩子识别危险行为,也要教会他们自救互救的实际技能,做到遇险不慌、处置得当。

“引导”更要明确责任。数据显示:80%的儿童溺水事故与监护缺位直接相关。监护人必须摒弃侥幸心理,在涉水场所保持高度警惕。同时,要以身作则,远离危险水域,不野泳、不冒险,用行动为孩子树立安全标杆。有关部门单位也要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真正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从思想上、行动上堵住“溺水窟窿”,以硬实之举筑牢安全防线。

一个孩子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做好防溺水工作,要以父母之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严防溺水工作作为大事来抓。防溺水工作不能止步于简单隔离,而要以教育引导为主。唯有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将监护责任外化于行,才能让孩子的暑期生活既安全又精彩,充满健康成长的欢声笑语。(来源:陕西日报)

1719458561546485.jpg

阅读量:2342
李雪彤 小编
2025-07-22 08:44:29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