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踏歌行 ——上半年宝鸡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25-07-17 14:41:14

(宝鸡融媒 李小玮)盛夏时节,西府大地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蟠龙高新区液态食品全产业链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图片由蟠龙高新区梁欢提供)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我市始终秉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坚定不移谋项目、招项目、干项目。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以干字当头、争先进位的精气神,让一个个项目从蓝图落地为实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提质升级 迈上发展“新台阶”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则城市兴。我市紧扣“十项重点任务”,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19个,其中产业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58.7%,涉及全市重点产业链项目97个,占项目总数的23.2%。

7月3日,宝鸡高新区巨成钛业年产1万吨钛材、钛制品及高端装备生产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6.8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200余人就业,助力全市钛材加工产业加速向民品及高端应用领域延伸。总投资1.8亿元的陕西宏海瑞英新材料科技公司钛及钛合金航空管材产业园、总投资1.2亿元的陕西万豪钛金特材科技公司年产1万吨钛锻件加工生产线等项目也于同日开工,这些项目将为“中国钛谷”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个个新项目加速落地的同时,一批已建成的项目正释放强劲动能。在蟠龙高新区钛及钛合金生产线项目现场,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娴熟地操作设备进行生产。成品区里,各种钛锭、钛棒及钛工艺品熠熠生辉。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攻医疗高精度钛及钛合金光亮棒的制造及开发,弥补了国内医用钛合金产业短板,目前已建成投产,产品供应国内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并出口海外。在陈仓区县功工业园,总投资0.8亿元的亚钛新金属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也已完工,建设了行业首条全自动数字化阴极板生产线,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与管理。

渭滨区智能压力传感器及流量计产业化项目现场,5条智能产线已完成安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高端零部件领域,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替代进口的先进水平。该项目今年9月将全面投产,预计亩均年产值1200万元、亩均年税收100万元,可带动1000人就业。

眉县康控年产量1000万公里金刚石切割生产线建设项目,可降低光伏硅片等下游产业加工成本,促进上下游光伏和半导体切割等关联产业发展,目前一期12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其余2条生产线预计7月底安装到位;扶风县年产3万吨高性能合金材料及航空零件精密加工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试生产,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扶风县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麟游县高纯度石英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强麟游经开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高端技术产业布局;位于陇县的陕西泰安聚石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区域建材和建筑产业节能降碳,填补行业空白;凤县电商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凤县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太白县假日尚品度假酒店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太白县承载能力,为太白县城5A级景区创建提供支撑……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在各县区落地、生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深耕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新图景”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我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植于心、实践于行”,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生态项目建设、抓实抓细民生项目落地,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幸福的成色越来越足、安稳的底色越来越亮。

抬头是云雾缭绕的翠矶山,身边是繁花绽放的绿地草坪,无论是登山健身、森林康养,还是河堤漫步、休闲运动,人们都能在太白县翠矶山公园找到一份惬意。这座南北全长1.15公里的城市主题公园,是太白县着眼景区县城建设、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倾力打造的高品质生态公园,如今已成为太白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又一亮点。

城乡环境事关城市形象、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今年以来,我市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环境整治破题开局,发出了优化城乡环境的动员令。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协同联动,扎实开展城市精细治理“八大行动”和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生态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正在快速推进的渭河市区段堤防加固工程,紧扣一核三带空间布局,实施堤防加固和堤坡生态化改造,不仅提升防洪安全能力,还将打造四季常绿的生态廊道。普化水库项目稳步实施,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区域供水保障能力,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作为清洁能源项目,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民生项目建设同样亮点纷呈。教育领域,千阳县中学新建项目今年5月开工建设,宝鸡中学(科技新城校区)、凤翔区高新幼儿园等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设施建设和内部装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医疗领域,宝鸡市中心医院港务区院区5月开诊试运行,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高新分院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领域,陈仓区养护院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设备安装和室外工程建设,预计今年10月投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康养服务。安置保障方面,凤县灾后易地搬迁安置项目进展顺利,目前38套安置房主体已完工,正在加紧进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7月中旬交付使用,让受灾群众住进新家。

全程护航服务 助推项目“加速跑”

渭滨区中医医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通过“告知承诺制”实现当天申请、当场办结,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立等可取”。

蟠龙高新区液态食品全产业链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仅用了一个多月……

这是我市持续优化服务、转变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我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牵引,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大力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低效用地,最大限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截至6月中旬,全市供应工业用地247.7亩,按“标准地”供应工业用地231.47亩,占全市供应工业用地的93.45%。

——建立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工具箱”,分行业分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统筹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项目、行业、企业,加大力度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及时下达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贴息资金。足额兑现工业“1+5+N”及现代农业、文旅发展等专项奖补资金,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着力破解项目“融资难”和“钱等项目”等问题。

——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帮办代办机制,不断提升环评、土地、能评、文勘等手续办结效率。持续开展“三进五帮”活动,落实一对一“服务专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让项目建设“一路绿灯”。

加压加力,才能更好点燃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担当作为的动力。我市持续落实“四看四比”机制,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和集中开工活动,通过领导包抓、一线调度等做法,推动各方面加压奋进、比学赶超。截至5月底,我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4.6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58.8%,位列全省第一;233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99个,开工率达到85.41%。

7月的宝鸡,热浪与干劲同频。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近日我市举行了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同步举行了三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开工活动,68个项目破土动工。这些项目如同盛夏的草木,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生长,推动宝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铿锵、踏歌前行。

17527...


阅读量:2978
田艺 小编
2025-07-17 14:41:14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