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青年发展
2025-07-01 08:51:07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提到,“完善青年发展促进政策,为青年在求学工作、婚恋生育、社会融入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将青年发展置于民生保障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创新回应时代命题。相信随着陕西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地,必将重塑青年与城市、产业、社会的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青年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现实困境,实则是社会资源分配是否均衡、机会公平能否兑现的集中映照。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高学历低就业”“有业难就”等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过去,有的青年因户籍壁垒、技能错配或信息鸿沟,被迫在“留城”与“返乡”间抉择。如今,取消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灵活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等政策,为青年打破地域壁垒提供了制度保障。有的青年通过“秦青优惠贷”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组建团队开发农业科技项目,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背后,是政策对青年创业从资金支持到资源对接的全链条赋能,既破解“起步难”,又化解“成长痛”,让青年敢闯敢试的底气更足。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生根。在宝鸡市金台区,公益“青年夜校”开设中医养生、金融法律等课程,将技能提升嵌入日常生活;榆林市组建“科技之光”青年宣讲团,以“青年化”语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这些看似细微的公共服务创新,是政策“均衡性”原则的具象化。同时,陕西通过整合教育、产业、文化资源,推动青年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价值共创。

政策的“温度”最终要体现在对个体的托举上。有的青年通过“雨露计划”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成为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从职业技能补贴,到托育服务扩容,再到保障性住房供给,构建起一张“安全网”,让青年不再困于起点。这种制度性关怀,是对困难青年的“托底式保障”,也是对“人人皆可成才”理念的生动践行。

青年发展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命题,还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当政策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保基本”转向“促发展”,从“被动响应”转向“前瞻布局”,青年群体的发展空间将得到几何级拓展。要让每一名青年都能看到希望,让每一次奋斗都能得到回响,让青年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精彩华章。(来源:陕西日报)

1719458561546485.jpg

阅读量:2268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380家新闻单位。转载这些新闻单位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bjnews@163.com)。本平台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李雪彤 小编
2025-07-01 08:51:07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