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抗战楷模 民族脊梁
他带领的队伍被毛泽东同志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冀鲁豫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建起“敌后抗日堡垒”,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他是马本斋,1902年生于河北献县一个贫苦回族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马本斋誓以热血卫中华,组织青壮年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1938年1月,马本斋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
“拿起枪,保家园!”他振臂一呼,唤起回族同胞抗日热情。1938年3月,他率队前往冀中抗日根据地重要区域河北河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编为回民教导队,后与另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1938年10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投身行伍的经历,锤炼了马本斋卓越的军事素养。1939年7月,马本斋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炸桥梁、破公路、打伏击,屡创日伪军。
在众多经典战役中,1940年的康庄(今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伏击战尤为著名。马本斋提前隐蔽在衡水城北的伏击圈内。当敌军车队缓缓驶入,“打!”马本斋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猛虎般奋勇出击。此战以零伤亡歼灭日伪军8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
在1943年八公桥(今河南省濮阳市)战斗中,他提出“牛刀子剜心”战术。回民支队如同一把利刃,直插敌军总部。战斗打响,喊杀声、枪炮声交织,火光映红夜空。革命战士们一举攻克八公桥,让回民支队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劲旅。
由于长期的艰苦战斗和高强度工作,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2月,他与世长辞,年仅42岁。
为纪念抗日英雄马本斋,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建成纪念馆,并面向公众开放。在马本斋纪念馆,北院的马本斋纪念馆主馆与南院的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遥相呼应。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马本斋纪念馆每逢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都会迎来大批前来缅怀英烈的群众,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马本斋纪念馆馆长哈光杰说:“纪念馆自2024年9月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我们将持续搜集、核实更多马本斋的战斗故事,让他的光辉事迹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本文刊于6月22日解放军报03版
来源:解放军报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