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5部门《关于评选表彰陕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的通知》要求,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陕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工作,经过资格审查、领导小组评审,现对陕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宝鸡市拟推荐的12组(13名)候选人予以公示。他们是:
助人为乐类:石伟、王守军
见义勇为类:张红星、胡喜明、刘璟辉、白云博(1组)
诚实守信类:赵来发、方婕
敬业奉献类:刘湘宾、戚国敏、武爱玲
孝老爱亲类:李铁柱、蔺录俊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意见,可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市委宣传部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5年6月20日至6月26日
联系电话:3260618
邮箱:sdk3260618@163.com
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
2025年6月20日
石伟,男,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宝鸡市渭滨区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会长。2017年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关爱大使”,2018年3月获“陕西好人”,2019年获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2019年分别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
多年来,石伟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引领协会会员诚信经营、热情服务,为渭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坚持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带领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扶弱帮困。在渭滨区高家镇枣园村、胡家山村等地,他倡导实施1+1+1精准帮扶模式,70余户会员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教育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个人及协会48户会员共同捐款5万元,为枣园村建成一座水泥桥。近年来,他和会员单位累计向10多个贫困村、爱心超市、困难学生以及慈善机构等捐款捐物合计达100多万元,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作为渭滨区个私协会会长,他全力推动协会发展,协会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颁发的“全国百县万家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调查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陕西省个私协会先进单位和渭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石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了爱心与正能量。
王守军,男,1975年8月生,中共党员,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热工分公司技术服务工。2024年第三季度“宝鸡好人”。
2011年,王守军偶然间参与了一次公益活动,深刻体会到了公益事业的价值与意义。2013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共同创立了“阳光启航微公益”团队,致力于推动他所热爱的公益事业。2018年9月,他在太白县桃川小学组织开展助学活动,协助脑瘫儿童赵某妮重返校园,并承担了她2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他联系多名专业讲师分批次赴太白县桃川小学、鹦鸽小学开展公益讲座,他还组织协调鹦鸽初级中学学生开展游学,拓宽视野。王守军每年深入山区10余次,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近百名儿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大山叔叔”。在他号召下,“阳光启航微公益”已招募队员150余人,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超50万元,援助1000余人次,帮助6名学生圆梦大学。多年来,王守军的凡人善举深深影响和感动着身边人。
胡喜明,男,1992年8月生,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村民。2023年第四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4年一季度“陕西好人榜”、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
2023年10月3日,在高新区千河镇肖村四组引渭渠桥上,一名9岁的男童不慎落入水中。由于前几日降雨,引渭渠内水流最深达到4米,水下暗流涌动,小孩很快被冲往下游。胡喜明首先听到呼救声,他没有犹豫立即跳入水中,向男童游去。然而,由于水流湍急,胡喜明体力消耗很快,他多次尝试都无法接近男童。此时,其他三位村民也先后跳入水中施救,终于在距离落水处500多米的地方成功将男童救上岸。然而,首先下水救人的胡喜明因体力不支,不幸溺水牺牲。胡喜明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本色,践行了一个退伍老兵的诺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刘璟辉,男,2004年8月生,预备党员,宝鸡市高新区马营镇天玺路社区居民;白云博,男,2005年11月生,宝鸡市凤翔区横水镇洛村村民。2024年9月,刘璟辉、白云博被青岛市崂山区授予“崂山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第三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
2024年8月9日,刘璟辉与白云博等几名同学相约在青岛海边游玩,突然发现一位老人在水中挣扎。他们立即大声询问老人状况,但老人因呛水严重,声音微弱,只能勉强挥手并含糊不清地呼救。面对紧急情况,刘璟辉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下水游向老人,他紧紧抓住老人胳膊,奋力从深水区游到浅水区。白云博因不会游泳在岸边协助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最终二人成功将老人救上了岸。他们又配合医护人员将男子抬上了车,最终老人转危为安。事后他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在游泳时突发脑出血,导致身体一侧行动障碍发生溺水。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广大网友点赞。
张红星,男,1992年8月生,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村民。2023年第三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3年四季度“陕西好人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2023年第三季度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
2023年7月31日晚8点40分许,正在河边纳凉的张红星突然听到河道里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他循声望去,发现此时河水突涨,约11名群众被困在河道内无法上岸。于是他和周边的村民不假思索地纷纷下河救人。水急浪大,天色渐黑,视线受阻,张红星他们冲下河道,游进旋涡,捞住一个,抓住两个……就这样,21时20分左右,所有被困人员全部被救上岸。正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同伴们发现人群中唯独少了张红星,于是大家奋力呼喊,拨打救援电话。经过镇村组干部、消防救援大队、公安、应急等联合搜救,22时40分左右,终于在河流下游找到了被冲走的张红星,救援人员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救治。8月1日0时20分,医院宣告抢救无效死亡。
方婕,女,1980年7月生,民建会员,陕西美神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8年3月获宝鸡市“三八红旗手”、“巾帼脱贫行动先进个人”,2021年5月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2年1月获陕西省纺织行业优秀管理者,2022年3月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23年4月获宝鸡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24年1月获陕西省纺织行业优秀企业家。
方婕始终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的经营宗旨,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企业诚信品牌,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方婕在企业管理中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坚持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细致周到的服务,长美科技公司连续多年被中国中铁、无锡地铁、中国铁建等大型国有企业评为优秀供应商。她坚持员工至上理念,三年疫情期间,面对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萎缩,依然每年为员工上调工资,涨幅率超过10%。企业诚信经营的同时,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1年7月无偿为凤县留凤关异地搬迁村民捐赠价值35万元缝制设备,2022年3月宝鸡疫情期间先后捐赠6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在她带领下,企业先后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国劳动防护服行业50强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诚信纳税单位等称号。
赵来发,男,1949年2月,中共党员,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村民。1998年7月,被千阳县委评为“农村党员科技致富标兵”;2001年2月,被市人事局、市农业农村局评为“优秀乡土人才”;2004年6月,被千阳县委评为“党员产业带头人”;2014年5月,被市人社局、市残联评为“宝鸡市自强模范”;2023年第三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陕西好人榜”。
2003年,赵来发的儿子赵利科不幸患淋巴癌,为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左邻右舍听闻他家的事情,自发为其筹集医疗费五十多万元。2007年,赵来发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残疾,但他依然悉心照顾儿子,在轮椅上完成果品修剪、套袋……2008年他的儿子病故。2010年,厄运再次降临,赵来发又发生车祸。当初靠种苹果发家,给赵来发借款几千几百的亲朋好友也动了恻隐之心,让他照顾好自己,借款一笔勾销。赵来发却不“抵赖”,一个人可以没有健全的身躯,却不能没有一个守信崇正的气魄。他省吃俭用,十多年里几千几百还清了五十多万债务。赵来发自强自励、诚信还债的感人事迹被口口相传,《陕西日报》《宝鸡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刘湘宾,男,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201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3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4月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2月陕西省总工会授予“三秦工匠”称号,2020年3月中国质量协会授予“中国质量工匠”,2021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工作40年来,刘湘宾一直严谨务实,精钻细研,练就了一身绝技绝活。他带领的团队超精密机械加工水平达到行业一流,尤其擅长加工微米级、亚微米级的高精度精密零件,其中轴的圆柱度、半球的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和水平在整个中国西北片区独占鳌头。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4种防务装备10余万件平台关键件的精密铣加工任务,攻克了精密超精密铣加工难题100余项。近年来,他在国家某战略型号产品、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等惯性导航产品的研制生产中,大胆创新,独辟蹊径,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确保了工程研制进度,为我国防务装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导航卫星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戚国敏,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凤县河口镇岩湾小学教师。2023年4月获评凤县“第十届感动凤县年度人物”,2023年第三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陕西好人榜”。
6岁那年,戚国敏因一次意外落下二级肢体残疾。他以坚韧的毅力,学会用左手生活、学习。从小学到高中,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他两次参加单位招工,均以优异成绩进入面试,却因体检不过关被拒之门外。1986年9月,由于当时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他被推荐来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从此踏上三尺讲台。尽管薪水微薄,但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孩子走出大山。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身为残疾人的戚国敏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们都知道有困难找戚老师。三十多年来,他扎根山区,恪尽职守,书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
武爱玲,女,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岐山县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中国植保学会会员。先后荣获陕西省植保系统测报标兵、陕西省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先进个人、陕西省植保系统植保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2021年获宝鸡市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奖。2023年第二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
1991年,武爱玲从学校毕业后,始终在生产一线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工作。她每年下乡调研140天以上,编发各类病虫情报超过40期、编写《岐山植保》10期以上,制定各类防治技术意见10余份,举办病虫防治现场会、技术培训1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她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参与完成的陕西省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等17个项目获国家及省市表彰,撰写的《浅谈秸秆还田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等20余篇学术论文或在正式刊物发表或被收编论文集。她还参与编制了陕西省地方标准《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作业规范》。每年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她的电话都会成为防治热线,年接待咨询上千人次,广受群众赞誉。
李铁柱,男,1983年10月生,陇县温水镇中学教师。2023年第四季度“宝鸡好人”,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陕西好人榜”。
2014年,李铁柱的哥哥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加之患有糖尿病导致视力急剧下降,逐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哥哥已离婚多年,李铁柱把哥哥和幼小的侄女接到自己家中,这一照顾就是9年。这些年,他陪着哥哥四处求医问药,省内省外的多家医院,不知去了多少次。平时他省吃俭用,就为了能节约点医药费。2022年9月,哥哥不慎摔倒,导致髌骨骨折,李铁柱在医院劳心劳力,擦洗喂饭,只为哥哥能早日康复。但哥哥终因体弱多病,在治疗期间出现多重并发症,于2023年1月去世。李铁柱照顾哥哥的同时,还将侄女视如己出。为方便照顾,他把侄女带到他所任教的温水镇中学上学。多年来,凡是自己孩子有的,侄女一样都不少。2016年以来,他们的父母先后6次因病住院治疗,李铁柱和妻子任劳任怨轮流陪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铁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庭带来温馨,为社会树起了榜样。
蔺录俊,女,1972年12月生,高新区钓渭镇红星村村民。2023年第一季度“宝鸡好人”。
蔺录俊前夫1996年意外去世,她再婚后对前夫的父母不离不弃,一直关心孝敬。2007年,前夫的母亲去世,她和丈夫商量后把前公公郭英从前夫哥哥家接到自己家里赡养。丈夫外出打工,孩子都在上学,她操持家务,照管公公。公公已经快80岁了,2016年做了白内障手术,身体越来越差,靠拄拐杖行走,每年要住院2次以上。她和丈夫对其嘘寒问暖,精心伺候,一发现身体有问题就送医院治疗。2022年7月,公公不小心摔伤,此后生活不能自理。蔺录俊白天为公公端水喂饭,擦洗身子,换洗衣裤,推着轮椅晒太阳、散心,哄老人开心,到了晚上还要起来好几次,看公公被子是否盖好,尿不湿要不要换,直到2023年底公公安详去世。蔺录俊和丈夫的大爱孝行受到乡邻们的交口称赞。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