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评判标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努力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从曾经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现在的“一件事一次办”、当好“贴心店小二”,正是全市党员干部努力改进作风、取信于民的生动注脚。实际上,不只是营商环境改善,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党的政策就能早日在基层落地生根;干部不务实事、高高在上,就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借此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契机,加强学习、补齐短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走向深入,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干部干得好不好,作风建设的成效怎么样,应该由人民群众评判。群众意见是一把衡量工作优劣最好的尺子,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举一反三,构建“问题发现—整改—反馈”闭环机制,通过“市民热线直通纪委监委”“基层减负观察点”等渠道收集民意,打通群众反映问题的环节,充分树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导向;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谋划推进工作。真心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经常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把尺子丈量自己,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切实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民生实事,才能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