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麟游:把文明根植于文化厚土
2025-06-13 08:22:06

“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6月6日,麟游县西街小学组织学生到麟游县九成宫景区研学。学生围在九成宫醴泉铭碑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体悟隋唐历史与廉政文化的深厚底蕴。

“临碑不仅是学写字,还是学做人。”带队教师焦艳妮说,“欧体像挺拔的松树,每一笔都要稳,就像魏徵劝皇帝要‘持满戒溢’一样。”

被誉为“中国楷书之乡”的麟游县,将千年箴言转化为治理智慧,把文明根植于文化厚土。从一条街的秩序到一群人的习惯再到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文明正融入麟游这座小城的血脉之中。

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麟游县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1749774077047.jpg

6月6日,麟游县西街小学的学生围在九成宫醴泉铭碑前,认真学习碑文。 本报记者 郑斐摄

绘就城市底色

麟游县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治理的细节,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清晨,九成宫广场上、新建的“口袋公园”里,有人锻炼,有人闲聊,有人在草地上嬉戏追逐。

推窗见绿、所见皆景。走在麟游街头巷尾,道路两旁的绿化让人舒心。在居民眼里,街道更整洁了、出行更安全了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这是生态文明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最好注解,背后是久久为功的系统治理。

近年来,麟游累计投资38.37亿元,实施“打通生命通道、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行动试点,大力推进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先后改造老旧小区74个、农贸市场3处,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7处、生态停车场4处。

5月28日,九成宫市场里的摊主赵杰一边招呼顾客,一边把新鲜的菜码得整整齐齐。“管理规范了,环境变好了,生活的劲头也高了。我每天收摊前都会把摊位打扫干净,不能给咱文明城市抹黑。”赵杰说。

“我们正逐步织起一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生活网。”麟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楠说。

涵养文明风尚

“无论是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还是邻里矛盾的调解,我们都摆上议事桌,大家的事让大家议。这样做出的决策更贴近居民实际需求,也会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承担起当家人的责任。”九成宫镇南坊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妙说,6月6日,他们社区召开“板凳会”,商量小区车位规划问题。

从看热闹到参与其中,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这种角色的自然转变,在麟游人身上悄然发生。

麟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办公室负责人李海渔介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021年以来,麟游县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场次,参与群众10余万人次。“赶大集送服务”“小板凳拉家常”“夕阳红陪伴计划”等项目口碑越来越响,“志愿红”成为街头巷尾最温暖的一抹红。

截至目前,麟游县已评选出各级道德模范、好人180余人。他们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城市的土壤里,凝聚起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

厚植文化根脉

“仿佛穿越时空到了唐朝。”外地游客徐小红观看《千年九成宫》实景演出后不禁感叹,“水幕、光影、唐宫、碑刻……这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技术共鸣的盛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文筑魂”,筑的是城市品格、育的是精神风骨。千年古城麟游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九成宫醴泉铭碑被誉为“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

2024年,麟游县组织书法、诗词、演出等志愿活动120余场,《九成宫诗苑》《麟游文化》定期发行,一批本土作品在省市展览中脱颖而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伏羊节、书法展、摄影展轮番登场,在文旅融合模式的推动下,麟游不断“出圈”,吸引了不少游客。

“文化是城市的筋骨,精神是发展的动力。”麟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海波说,“我们要让文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态中见底色,在行为中见文明,在文化中见温度。”(来源:陕西日报)

17497...

阅读量:2520
楠桠 小编
2025-06-13 08:22:06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