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古城的“文明密码”——写在麟游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之际
2025-06-11 10:25:45

当历史的烟云拂过九成宫的墙垣,当醴泉铭的墨香穿越千年时光,一座古城正以崭新的文明姿态惊艳世人。麟游,这个镌刻着隋唐记忆的千年古城,这个孕育了“天下第一楷书”的文化高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仅传承着文明的薪火,更书写着文明的华章。

近日,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捷报:麟游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殊荣,既是对这座古城千年文脉的礼赞,更是对其现代文明建设的最高褒奖。从《九成宫醴泉铭》的书法巅峰到全国文明城市的时代标杆,麟游用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诠释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

《千年九成宫》大型山水实景演艺

漫步今日的麟游,九成宫的千年遗址与新城区的时代气息交相辉映,煤炭清洁利用的工业文明与“天然氧吧”的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老街坊的温暖记忆与新市民的时尚生活相得益彰。在这里,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摸的温度、可感知的品质、可体验的生活。
 时下,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已成为麟游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让无数关注麟游、喜爱麟游的人,向这座美丽的古城投来艳羡的目光。很多人不禁会问,麟游何以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走进麟游,从千年古城的肌理中探寻那浸润人心的“文明密码”。

文明之笔 绘就全域蓝图

展开麟游的文明长卷,全县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这一举措犹如灯塔,为麟游县的文明创建之路照亮了方向。

翻开麟游县的创建档案,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三年来,全县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1360余场次、宣讲800余场……这些活动宛如春风化雨,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进麟游的城镇乡村,使全县上下在思想上达成了高度统一,这种统一不仅是理论上的认知,更是行动上的指南,让精神文明建设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这一理念的转变,体现了麟游县对文明创建的深刻理解,即文明创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以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让努力建设“人文美、新麟游”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
  这座古城以创新机制织就文明经纬:党建的红色引擎与文明创建的绿色动能同频共振,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与城市更新的现代节拍交响共鸣。三年总规划如一幅工笔长卷,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各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的11个专项工作组如同11支画笔,以“四明晰”的章法,在老旧小区改造的留白处添彩,于背街小巷整治的皱褶间勾点。在这里,文明创建不是政绩工程的速写,而是民生画卷的工笔。

传承书法艺术

精雕细琢 打造幸福生活

走进麟游,与群众攀谈,倾听百姓心声,是探寻之旅的重要一环。
 “过去雨天要穿胶鞋蹚污水,现在推婴儿车都能畅行无阻,大门也扩建了,‘生命通道’畅通无阻了,老百姓咋能不欢迎?”在县体育场西片区一小区内,记者遇到了正在遛弯的刘师傅。说起小区的今昔变化,他一脸的幸福。
  刘师傅所说的小区改造提升不是个例。近年来,麟游县投资38.37亿元大力实施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项目,惠及民生造福百姓。在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农贸市场升级等9项专项行动中,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4个,更新更换燃气管道27.21公里,改造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5.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公园广场3个,建成开放“口袋公园”7处,新改建停车场4处,新增充电桩154个。同时,新建成的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九成宫博物馆项目即将投用……
  “现在打开手机小程序,拍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快就有网格员来处理。”在麟游县市民中心门前,市民张女士拿着手机告诉记者。打开“麟游县城乡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实时查看12345热线、雪亮工程、网格员上报的问题清单。这个整合多部门数据的智慧平台,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处置率提升60%,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30%。
  在创建征程中,麟游既注重“面子”的光鲜亮丽,更追求“里子”的温润如玉。城市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整治”,而是充满温度的“共治”:“门前三包”责任制让商户从“被动遵守”变为“主动维护”,110余次出店经营专项整治,让曾经拥堵的街巷变得井然有序;20余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让环保理念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以集岸街区商圈为核心的商业区,更以诚信经营、文明服务获评“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麟游文明风尚的亮丽名片。
  “每年夏天我和老伴都要来麟游小住一段时间,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前是皇帝的避暑胜地,现在是咱老百姓的消夏天堂了。”从西安来此旅游的王先生和老伴说起麟游之美,感受颇多。
  麟游县林木绿化率达70.04%,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000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近年来,麟游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突出“传承隋唐历史文化,做优生态旅游产业,打响康养旅游度假品牌”生态旅游模式,打造出“千年九成宫·现代避暑城”文化旅游品牌,醴泉墨香、石臼览秦、漆流禅影、天台怀古等一处处美景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打卡,而遍布城区的“口袋公园”,则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麟游人的日常福利。
  在麟游,文明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流淌在街巷里的烟火气,是镌刻在山水间的生态美,更是浸润在市民心中的幸福感。

古城新貌

铸魂育人 文化浸润心田

人,是一座城市的主人,结识一个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麟游人,便会深刻感受文明风尚浸润下的古城新貌。
  数十年照顾侄子、侄孙,伺候公婆的“中国好人”李小兰,参加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本色不改显大爱的“陕西好人”赵文绪,传播文明新风尚的“新时代好少年”闫雨琪……“这些身边榜样,就是我们麟游的精神坐标。”说起这些麟游人,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麟游先后涌现出各级先进人物180余名,他们的典型事迹悄然润泽人心,他们的行动诠释着文明的内涵,成为麟游县的骄傲。

热闹的春节文化活动

说起端午假期县上开展的活动,市民刘先生说:“子女因工作原因没法回来,本以为我和老伴的端午节会很孤单,没想到县上举办了这么热闹的活动,让我们感到很幸福。”端午节期间,麟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了“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系列主题活动,包粽子、佩香囊、为老人义务理发……一项项充满爱心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营造了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
  热闹的端午节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麟游县突出文明聚心,在实践带动中构筑精神高地,开展了“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实践活动,并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打造“普润新声汇”“关爱老人·守护夕阳红”“文明实践赶大集”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这些活动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麟游县文明的江河湖海,让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麟游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如何做到以文化人?麟游县在文化聚能上做起了大文章。
  近年来,县上先后挂牌建立了市书法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艺术创作基地和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西安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书法教育研学基地、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麟游书法教学基地等,让文化有了深厚的基层基础。
  有了沃土的滋养,文化之树必然枝繁叶茂,那一场场文化盛宴不断震撼着世人。

伏羊节盛宴

在“相约麟游·向春而行”书画笔会上,艺术家们用画笔勾勒古城春色,以镜头捕捉烟雨楼台。采风作品集《书画摄影专辑》刚一问世,便成为游客争相收藏的“麟游文化名片”;
  在“千年邂逅 共咏麟游”诗词吟唱大会上,古琴伴着童声吟诵,将《九成宫醴泉铭》的碑文化作悠扬旋律,让书法艺术“破圈”传播;
  在九成宫中国书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书法研究生们访碑游学、创作交流,让书法文化有了国际“朋友圈”;
  ……
  为了让群众享受更精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近年来,麟游县举办“龙腾盛世 乐在麟游”“万人舞龙闹元宵 麒麟祥瑞九成宫”等系列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丰润文明麟游内涵。开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系列活动370余场次,教育引导群众丧事简办、喜事新办,自编自导自演相声《彩礼趣聊》、小品《彩礼风波》等移风易俗节目在全市各县区巡演,受到广泛好评。
  昔日“养在深闺”,如今“声动四方”,麟游正以文化为媒,把“软实力”变成“硬支撑”,书写出麟游文化的新传奇。

创建成果 绽放幸福之花

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现代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渭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林麝人工繁育基地、“农村公路+产业+旅游+服务”融合发展……在麟游,文明创建一直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持续不断地创建文明城市,麟游县的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实力的支撑,麟游县近年来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打出一个个新品牌。

半程马拉松盛况

“伏天吃羊肉·健康新‘食’尚”的麟游伏羊节,引来海内外10万游客,羊肉的醇香与名家文艺汇演相映成趣,千年古城又添一抹流动的华彩;“九成宫杯”夏季半程马拉松赛道如一条时光纽带,五千跑者用脚步丈量千年古城的山水人文,起跑处的青莲山公园松涛阵阵,杜水河大桥下流水潺潺,冲刺段的九成宫遗址更矗立着历经千年的醴泉铭碑;《千年九成宫》大型山水实景演艺舞台上,欧阳询挥毫泼墨的《九成宫醴泉铭》凌空浮现,唐乐笙箫里,手持莲花灯的舞者踏波而行,融合声光电的沉浸式演出,是麟游以现代科技激活历史文化IP的生动实践……
  创建期间,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绿化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纷至沓来,这些“国字号”殊荣,使创建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麟游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小板凳”传播大文明

记者在九成宫镇西大街社区采访时,居民李阿姨对社区的“小板凳”议事会赞不绝口。社区将“小板凳”议事会开到居民庭院里,居民的矛盾在这里及时化解,困难也能得到解决。李阿姨与邻居曾因生活琐事产生纠纷,在社区干部依托“小板凳”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成为好邻居。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汇聚成麟游县文明建设的动人篇章,彰显着文明创建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走进农村,不少村民家的“十星级文明户”牌匾熠熠生辉,院墙上“孝老爱亲”的彩绘与门前盛放的月季相映成趣。“以前比谁家房子气派,现在比谁家院子干净、家风好。”村民纷纷说。通过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工程和“四面红旗村”创建,昔日的“空心村”在“农文旅”融合模式中破层出圈,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民宿经济,助农增收致富。
  麟游县的文明创建之路,无疑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创新与发展的壮丽史诗。站在九成宫遗址的城墙上远眺,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与古朴厚重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文明的脉络在时光中清晰可见,麟游的“文明密码”浮现眼前,这正是党心民心的同频共振,是硬件软件的协同提升,是发展与幸福的共生共荣。
  时下,一个更加强劲有力的声音已在麟游大地响起:“全国文明城市既是‘荣誉勋章’,更是‘冲锋号角’!麟游人将以‘四更目标’(底色更绿、联通更畅、实力更强、城乡更美)为导向,迈向人与城市、自然与文明和谐共生的新征程。”
  展望麟游的未来,文明将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一段历程,更是一种永恒追求……

(宝鸡融媒 黎楠 照片由麟游县委宣传部提供)


阅读量:2624
陈云哲 小编
2025-06-11 10:25:45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