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件青铜器好像一个饭盒!”
“它叫盨(xǔ),是周人用来盛放谷物饭食的。”
6月3日,来自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的200多名学生正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参观,一对师生的谈话,将人的目光牵引至青铜盨身上。
伯车父盨
在西周青铜器食器家族中,青铜盨是一位“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成员。它虽然没有鼎、簋声名远扬,却是周人祭祀宴飨时的重要礼器之一。手执盨耳,掀开盖子,仿佛能闻到三千多年前的黍稷香气。
食与礼密不可分,宝鸡出土的青铜盨有怎样的文物故事和礼仪韵味?端午前后,记者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等地,探寻青铜盨的吉金之美。
盛放食物的“青铜饭盒”
伯夸父盨、兴盨、伯车父盨、仲义父盨、夨(zè) 賸(shèng)盨、昊母盨……出土于宝鸡的青铜盨不少。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可以看到一件西周伯夸父盨。它有椭方形器身,鼓鼓的“肚子”,配有严丝合缝的盖子,确实像极了一个青铜饭盒。
伯夸父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郑苗说 :“盨的基本形制是体呈椭方,敛口、鼓腹、双耳、圈足,盖子也可以仰着放置,当作浅盘用来盛物,设计十分精巧。盨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由于流行时间短,造型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差异不大,同期器物仅在耳、足、盖等部件上有所变化。”
事实上,盨不仅在造型上像现代人用的饭盒,而且,在功能上也和饭盒相近。“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郑苗谈到,盨是由弇(yǎn)口圈足簋发展而来的,用途相同,都是盛黍稷的食器,所以有的盨自铭为簋。
当然,还有一些盨自铭为盨,如夨賸盨、昊母盨。夨賸盨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藏文物,1983年出土于宝鸡县。夨賸盨盖已不存,仅存盨身,敛口、方唇,器身呈圆角长方形,两侧有高出口沿的附耳。下腹向外倾垂,平底,下接四个柱形足,饰有云雷纹、窃曲纹、弦纹等纹饰,整体看起来颇为优雅精致。盨内底铸有8字铭文:“夨賸作宝旅盨永用。”铭文提到了“夨”,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周小国——夨国,地处关中西部的汧水流域,与散国、弓鱼国相邻。
夨賸盨
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食器。当时用于礼仪活动的青铜器中,最能体现礼制的就是青铜礼器中的食器。食器又分为饪食器和盛食器,鼎、鬲、甗等为饪食器,盨、簋、盂等为盛食器,盛放着周人用双手制作的食物。
铸刻60字铭文的兴盨
“这是两件西周中期的青铜盨,名唤兴盨,它们的主人为兴。”宝鸡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员权瑞雪介绍,兴盨出土于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周原遗址出土了多件带“兴”字的兴器,如兴壶、兴簋、兴钟、兴匕等,其中,兴盨铸有60字铭文。
采访当天,几位游客正围着兴盨参观。两件兴盨的形制、纹饰、铭文相同,都是长方形圆角子母口,盨盖均已遗失。盨腹椭圆微鼓,两耳呈兽首长舌半环状,圈足下有四短足。兴盨饰有鸟纹、云雷纹、瓦纹、云纹等多种纹饰,颇为美观。由于使用时间较久,兴盨被磨损光滑,腹部可以看到多处修补痕迹。
兴盨
权瑞雪说:“在兴盨内底部,可以清晰看到6行60字的铭文:‘唯四年二月既生霸戊戌,王在周师录宫……’大意是在四年二月这天,周王把兴叫来身边,告诫兴要像父辈一样好好工作,并给兴赏赐了盘形的圆披肩、用皮革制作的蔽膝和马首饰等物。兴为宣扬天子的美德,铸造了这件纪念文考的器物,兴的子子孙孙永宝用。从铭文可见,兴盨是一件祭祀礼器。”
解读铭文时,权瑞雪谈到一个有趣的事儿,兴留下的器物很多,品读兴器铭文,可以发现兴这个人是外向型性格,十分自信,甚至有点自恋,觉得自己深受周王的认可,自己兢兢业业服务周王室,因此受到大量的赏赐等。如果我们用网络热词“I人”和“E人”来区分人的性格情绪,“I人”指性格内敛、情绪悲伤的人,“E人”指善于社交、情绪奔放的人,显然,兴属于“E人”。
夨賸盨铭文
“兴盨的细节做得特别讲究,设计严谨,它的纹饰都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出现线条突然断开,或者规律不稳定等情况,就像兴盨身上的鸟纹回首巨喙,每个鸟嘴的方向、大小、间隔都是一样。这也是西周中期青铜器铸造的一个特点,更为讲究规律、气韵,给人一种铸造工艺的美感,观赏性极强。”权瑞雪感慨道。
盛满饮食礼仪的食器
“民以食为天。”靠农业起家的周人,对粮食格外珍惜,在其礼仪制度中,饮食有着严格的规范。盨除了用来盛饭,更是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婚礼等重要礼仪活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陈着一件西周昊母盨盖。昊母盨是一件陪嫁的礼器,属于西周贵族女子嫁妆中的“媵(yìng)器”。如今昊母盨器身已失,仅存盨盖——盖面隆起,上有两对曲尺形捉手,盖顶边缘装饰瓦纹。盖内壁7字铭文清晰可见:“㚖(昊)女(母)作微姬旅盨”,写明这件盨是昊母为微姬所作的嫁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宝鸡婚嫁习俗中,至今仍有“喜碗陪嫁”的风俗,暗含着“好好吃饭,婚姻幸福”的美好祝愿。
昊母盨盖
那怎样算是“好好吃饭”呢?如今,我们讲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按时就餐等,周人的“好好吃饭”还强调遵守饮食礼仪,要吃得文明、吃得文雅、吃得有礼。
周人吃饭具体要讲哪些礼节呢?入席吃饭前要洗手清洁,行沃盥礼;就餐时配用低矮小食案,一人一案,采用分餐制;陪长者吃饭时,主人要布送食物给长者,尊敬老人;吃饭时,不要一直专挑某种食物吃,不能挑食;吃热饭食时,不能迫不及待地扬去饭中的热气,要有耐心和静气;喝汤时,不要呼噜噜喝个不停,吃东西嘴里不能发出声音,食不语……
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观赏伯夸父盨
这些饮食过程中的小礼节,从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作为贵族宴饮时的行为规范。时至今日,这些细碎的礼节依然影响着我们的饮食规范。站在青铜盨前,我们不仅为古人的匠心所折服,还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对粮食的敬畏、对礼的尊崇。(宝鸡融媒 张琼)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