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周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高地】吉金熠熠——为什么说宝鸡是“中国青铜器之乡”?
原创 2025-05-19 11:09:24

青铜铸文明,文脉贯古今。

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宝鸡,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因丰富的青铜器遗存而熠熠生辉。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精品荟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这些承载着三千年文明密码的国之重器,不仅诉说着“礼仪之邦”的精神根脉,更为当代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文化自信的时代力量。

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观赏天盂

宝鸡出土青铜器

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冠绝全国

宝鸡素有“中国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自汉代以来,这片土地便不断有青铜器出土。从造型各异的饪食器,到庄严肃穆的礼器,再到工艺精湛的兵器等,每一件青铜器都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认为:“中国青铜器研究中的一系列大问题,都可以通过宝鸡青铜器得到解决的钥匙。”这也再次证明了宝鸡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当之无愧。

国之重器“何尊”及其铭文

“每一次与何尊对视,都像是穿越三千年时空,感受着古老文明的呼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郑苗在接受采访时感慨,一句“看中国,来宝鸡”的响亮口号,让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国之重器“何尊”真容。何尊,无疑是宝鸡青铜器中的璀璨明珠。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造型凝重雄奇,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其腹底所铸122字铭文,更是意义非凡,其中“宅兹中国”四字,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将“中国”称谓的实物见证定格在三千多年前。何尊的发现,不仅彰显了宝鸡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让世人对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儿簋儿鼎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考察,并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伫立于镇院之宝何尊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思。他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除何尊外,宝鸡出土的其他青铜器同样闪耀着历史的光芒。自西汉“尸臣鼎”初现世间,至晚清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四大国宝”轰动学界,宝鸡地区累计出土商周青铜器2万余件,其中带有铭文者700余件,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冠绝全国。西周大盂鼎,铭文详述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其“戒酒崇德”的训诫,与《尚书》中周公《酒诰》呼应,反映西周分封制与礼乐制度;簋中之王害夫簋,天圆地方造型配以兽面纹,被誉为“簋王”,彰显西周青铜器的雄浑气象;西周亻朕匜,铭文157字,记载西周“牧牛诉案”判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刑事判决书,被誉为“青铜法典”……

宝鸡的青铜器,是刻在青铜上的“周原膴膴”,是写在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更以“重器”之姿,向世界诉说着“何以中国”的永恒故事。

青铜乐器编镈

以器述史

青铜器解锁周代文明密码

青铜器上的斑驳绿锈下,隐藏着中华文明最早的“国家档案”。

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中国上古史中最详赡的实录,也是汉字溯源里最绚丽的奇葩。金文浇铸过程可谓极其复杂,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在青铜铭文中,常有受祭祖先和做器人的名字,而刻铭文,就是为了记彰功烈、册命赏赐、征伐祭祀、土地交易、法律契约等,其内容涉及国家治理的各个维度。

宝鸡青铜器铭文总量超过西周金文半数,西周晚期的逨盘,内底铸铭文372字,详细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的历史,印证了《史记》记载周王世系的可靠性;四十三年逨鼎的内壁316字铭文,呼应了《周礼》中的“六廉”,为研究周代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提供了实物依据;大型打击乐器秦公镈,器身上的135字铭文,生动展现了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扶风庄白一号窖藏103件青铜器中,史墙盘284字铭文完整记述微氏家族七代辅佐周王的历史,印证《史记》所载,而细节更为丰赡。这种“藏礼于器”的文化现象,也正是周人“慎终追远”礼制观念的生动写照。

庄重大气的逨鼎

这些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构建起理解周代政治文明的密钥。通过墙盘、逨盘等家族史铭文,可见“世卿世禄”制度下贵族与王室的共生关系;从卫鼎、散氏盘等土地契约文书,可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制度下的产权流动;特别是毛公鼎499字鸿篇巨制,完整呈现周宣王革新政令,其“勿壅律庶民”等主张,与《诗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想遥相呼应。

这些有铭文的国之重器,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诉说着周代的辉煌过往。

户方彝

青铜映礼

续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这些青铜器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周代社会秩序的具象化呈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郭晶指着展柜中的鼎簋组合介绍,在周代,鼎不仅是烹饪食物的器具,更是礼分权责的象征。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严格的用鼎制度,体现了周代社会对权力和责任的明确界定。而尊、卣、觥等酒器,则在祭祀仪礼中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敬畏;编钟、编镈等乐器,奏响的庄重礼乐,规范着社会的运行秩序。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博物馆则成为连接古今的时空廊桥。丰富参观体验,近距离与文物对话,才能让游客“不虚此行”。2024年12月30日,经过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造提升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以崭新面貌亮相,应用了全息成像、投影等新技术,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布展。为充分展示镇馆之宝何尊的魅力,博物院单独辟出整间中厅进行展示。从器型到纹饰,从铭文到释文,从何尊大事记到“中国”一词的存续,从文物展示、展板布置到研学互动,展览围绕何尊与“中国”的故事展开。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表示,通过投影与三维动画技术,青铜纹饰从器身剥离、旋转、放大,每一道夔龙纹的弯折起伏间,仿佛都涌动着呼吸。历史不再只是静默的展品,而成为一场可以“听见”“触摸”“走入”的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科技赋能的新型展陈,既凝练文物当代价值,又彰显考古新知,凸显宝鸡文化IP,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编钟和铙

古老的青铜文化正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用VR技术复原铸造场景,数字活化何尊铭文;周原遗址建成考古研学基地,游客可体验陶范制作;文创产品开发中,何尊“中国”铭文化作时代标识,饕餮纹样演绎为时尚符号。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恰似几千年前周人《礼记》中“苟日新”精神的当代回响。

青铜不语,却见证千年风华;古器有灵,更传承文明薪火。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宝鸡青铜器正以崭新的姿态,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着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周文化旅游节举办之际,我们也邀请八方宾朋走进宝鸡文博场馆,感受宝鸡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宝鸡融媒 罗琴)

1724644428761058.jpg

阅读量:2489
刘慧 小编
2025-05-19 11:09:24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