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融媒 惠耀辉)在陇山山脉的褶皱深处,344国道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山峦。这条蜿蜒的公路上,有一位身着橙色养护服的“女汉子”,十年如一日用汗水丈量路基温度,用双手托起道路安全。她叫孙小利,是宝鸡市公路局陇县公路段火烧寨道班的一名普通养路工,也是这条路上最温暖的守护者。
2014年,孙小利从陇县收费站转岗到火烧寨道班。面对陡峭的山路、繁重的养护任务,这位瘦弱的女子起初也曾手足无措,但她很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韧。
每天清晨,她背着工具包穿梭在隧道与边坡间,除草、修绿篱、清理淤泥,连男工友都竖大拇指的“精细活”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烈日炎炎的夏日,沥青路面修补现场热浪灼人,她与工友们顶着200℃的柏油,挥汗如雨装填沥青块;寒风刺骨的冬夜,暴雪封山时,她凌晨五点摸黑上路撒融雪剂,眉毛结霜、鞋袜湿透仍紧握铁锹。
十年间,她累计养护公路超万公里,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诠释初心。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生产者”称号的背后,是无数次累到直不起腰的坚持,是晕倒在烈日下的汗水结晶。
在偏远艰苦的火烧寨道班,孙小利不仅是养路工,更是工友们的“大家长”。
为让大家吃上热乎饭,她主动包揽炊事员工作:清晨五点为工友准备早餐,午休间隙马不停蹄备菜,深夜提前洗切食材。厨房里升腾的烟火气,宿舍窗明几净的整洁,菜地整齐划一的绿意,让这个“山间小家”充满温暖。
工友们说:“小利在,道班就像家。”她拖楼道、擦桌椅、扫院子,连卫生间都收拾得一尘不染,工友生病时她默默煮粥送药,谁有烦心事她耐心开导。这份无私的付出,让道班成了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
面对“陇县最远、条件最苦”的工作环境,孙小利也曾动摇。孩子长期疏于陪伴,年迈母亲无人照料,但工友们一句“你走了我们真舍不得”让她泪湿眼眶。
“人生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她更加坚定——丈夫默默承担家务,孩子学会独立,母亲念叨“你安心工作”。十年间,她用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光芒。司机师傅竖起的大拇指,工友们的由衷称赞,是她最珍贵的“勋章”。
孙小利的故事,是千万公路养护者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铺路石精神”;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双手托起道路的畅通与安全。她如秦岭山脉中一株坚韧的野草,在平凡之路上绽放出璀璨芳华,为时代发展铺就坚实的路基。正如她养护的山路,虽蜿蜒曲折却指引方向,她的人生轨迹虽朴实无华,却书写着最动人的篇章。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