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娃,女,1987年2月生,金台区陈仓镇联盟社区居民。2017年初,张利娃4个月的小儿子不幸被诊断为脑瘫,8年来,张利娃不离不弃,带着儿子求医问药,坚持做康复治疗,以一个母亲无私的爱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儿子带来生的希望,为家庭撑起一片天。曾获2024年第四季度“宝鸡好人”称号。
命运多艰,柔弱身躯肩负照护责任
张利娃一家原本过着虽不富足但简单安定的生活,她和老公打工挣钱,大儿子上小学,老父亲在老家种地,一家人其乐融融。2016年12月,小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里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但等到小儿子4个月的时候,他们发现儿子出现异样,脖子支撑不起来,害怕强光。他们带孩子去西京医院做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小儿子确诊为先天性运动神经发育迟缓,也就俗称的先天性脑瘫。
一时间,他们的天都塌了。年轻的张利娃夫妻带着孩子四处看病,求医问药,西安、宝鸡两地的医院几乎去遍了,带着孩子进行康复运动、按摩、服用药物。他们又多方打听,从其他治疗的家长那里得知,除了按摩和康复运动外,配合扎针、电疗等治疗效果会更好。他们又四处打听,为孩子专门开始做针对性训练。在医生的介绍下,他们还为孩子办理了残联补助。这一治疗,就是长达8年。
直面命运,用行动诠释伟大母爱
“只要坚持,孩子就有希望。”这是张利娃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康复训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她最为重视的事情。为了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康复治疗,她四处奔波,请教专家,学习各种康复训练方法。回到家后,她便成了孩子的专属康复师。无论是简单的肢体伸展,还是复杂一点的平衡训练,她都亲力亲为,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孩子重复着每个动作。每一次孩子的微小进步,对她来说都是最大的欣慰和鼓励,那是她付出无数汗水后收获的希望之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句诗,便是对她坚韧精神的最好写照。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经济压力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孩子的治疗费用、康复设备的购置费用以及日常开销,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张利娃跟她老公的收入并不能支撑这个家里的开支,但这位坚强的母亲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一边悉心照料孩子,一边努力寻找赚钱的途径。她和丈夫开始在外找兼职工作,没日没夜地奔波,利用一切时间,做手工、接零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空。她为了孩子的未来,付出了所有。
日复一日,坚强乐观对待命运多舛
尽管孩子康复之路漫长、艰难,进步缓慢,但她从未放弃过,直到现在她还带着孩子到处做康复治疗。张利娃说,生活虽然给了这么多的磨难,但她不会被打败。虽然孩子不像同年龄段的孩子一样,但要让小宝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她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束光。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虽然她面临经济上的压力、身体上的疲惫和精神上的折磨,但她总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些困难,因为她坚信,只要自己不轻言放弃,孩子就一定有希望。
她积极参与很多可以带小宝参加的活动,想带小宝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2024年宝鸡马拉松的赛道上,她毅然报名参赛,不顾他人眼光,推着轮椅带着儿子出现在赛场上。有热心媒体捕捉到这感人的一幕并做了报道,立马引起广大网友点赞热议,大家纷纷称赞她好样的。她用力地推着轮椅不断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母爱的沉淀,轮椅的每一次转动,都是坚韧的展现。她不怕困难重重,只为给儿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让他可以感受生命的活力。她常说:“只要我们不放弃,生活就还有希望,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张利娃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挑战生活的困境,用行动诠释着母爱的伟大。用她的坚强和韧性,为儿子编织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供稿:金台区委文明办 王蕊)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