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来宝鸡·深度报道(十一)】金声玉振 回响礼乐——探秘宝鸡出土的青铜镈
2024-11-15 10:32:09

礼乐文明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少不得“礼”,更离不了“乐”。古代的乐器种类繁多,贵族们在进行祭祀或是宴飨等礼仪活动时,音乐歌舞不可或缺。那么,古代乐队是如何做到和谐统一、节奏规范的呢?这就一定少不了乐器镈。

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在殷商中晚期已经出现,盛行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当时的礼乐重器之一,镈与编钟、编磬构成的乐悬,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音色浑厚、声音宏大绵长,负责指挥和把控乐队的节奏,是妥妥的乐队“总指挥”。日前,记者走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眉县博物馆,感受青铜镈的大美乐响。

精美华丽的秦公镈

近段时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门庭若市、人流如织。展厅内,有青少年研学,有外宾团参观,还有游客们驻足欣赏,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甚至国籍不同,但站在文物面前,每个人都在与文物进行着一场“走心”的对话。

秦公镈

“这个造型看起来非常华丽的青铜器就是秦公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郑苗向记者介绍,镈是比较小众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但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的秦公镈却是大名鼎鼎。记者看到,眼前的秦公镈鼓部齐平,中起四道扉棱。侧旁的两条扉棱造型是九条盘曲的飞龙,前后两道则是五条蟠龙和一只凤鸟。舞部各有一龙一凤,相背回首。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华丽精美,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活泼秀丽的风格。

郑苗说,当时出土的秦公镈共有3件,外形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我们展出的这个是3件秦公镈中体量第二大的,通高69.6厘米,镈身高50.8厘米,重56.25公斤。”郑苗补充道,与秦公镈同时出土的还有5件秦公钟,加上这3件秦公镈,在2000多年前,这支青铜编钟乐队就能完成复杂的音乐演奏了。

“其实,音乐在先秦时期与礼是一体的,受其制约,也为其服务。可以说,音乐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演奏的实际意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郭晶说,春秋时期,镈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重视它的礼仪功能,二是重视它的娱乐功能,使镈的音乐表现力大大提高,体现王者威仪,也可以更好地获得感官上的娱乐和享受。

“国之重器”印证历史

比起精美的造型,更令人欣喜的是秦公镈器身上135字的铭文。”郭晶介绍,秦公镈的鼓部有一篇铭文,大意是颂扬秦公先祖的功德和自己励精图治、勤于国政的事迹。铭文有“我先祖受天命,赏宅受国,烈烈昭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昭答皇天”等内容。由此可知,铸镈的秦公是个精明能干的国君。他广聚人才,咸服周围部族方国,与秦武公的事迹吻合。学术界普遍认为铸镈的秦公应该是武公。秦武公何许人也?秦武公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人,也是中国开县制先河的人。《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初县杜、郑”。这些县的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此举强化了君主军政实权。

位于秦公镈器身下方的铭文

秦公镈铭文的内容,可以订补史书对秦国历史记载的错误和不足,是已发现春秋时期秦国铜器中最重要的一批,极具史料价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院长陈亮所著的《后土吉金》一书中提到,秦公镈不仅是一套时代明确、铸造精良、发音准确、观赏价值很高的乐器和艺术品,它的铭文也是研究秦人历史的绝好材料。不仅如此,铭文疏密有致,逸秀大方,篆法方圆兼施,有飘逸之感,行笔遒美流畅,足以看出当时的秦文化走上了自己的发展轨道。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秦公镈是秦人开拓精神的缩影,透过器物以及上面的铭文,后人能深刻感受到赳赳老秦的雄心壮志、奋发有为,而这股力量也激励着一代代人追求卓越、不断向前。

西周编镈讲述礼乐文化

在眉县博物馆,3件一组的编镈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重要见证。

西周编镈

据眉县博物馆馆长孟烁介绍,这组编镈属于当时西周高级贵族单氏家族。镈体横切面为椭圆形,纽为两大鸟相对衔梁组成,舞部饰云雷纹,钲部有四条扉棱,左右两条扉棱各由两只爬虎组成,前后两条扉棱上端站立一只凤鸟,下部为一龙首。四条扉棱将镈钲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饰一大蟠螭纹,两个大蟠螭纹组成一大兽面纹,整个纹饰华美生动,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你看,镈不同于甬钟,它是平口设计,这样是为了让镈的音色能马上‘收住’。镈最初的用途与鼓相同,是用来加强节拍的乐器,常与钟、磬配合使用,达到声音和谐圆润。”孟烁向记者分析着镈与甬钟的区别。

古人重视音乐,把它当成君子必修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早在商周时就有“乐官”这个职位。“编钟被称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而镈作为编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成编出现的就是我们馆里收藏的这一组了,它将编镈的使用提前到西周晚期,也是目前已知最完备的一套,可谓意义重大。”孟烁说,近年来,这组编镈颇受推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编镈风采。来自上海的游客吴静怡和同伴用相机拍下各自与编镈的合影,热爱研究文物的吴静怡感慨地说:“站在编镈前,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而赞叹。这些珍贵的文物,是西周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感到神秘又无比震撼。”

文物诉说着过往,也启迪着未来。历经沧桑却依旧熠熠生辉的青铜乐器,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穿越时空的情感使者。那来自远古的回响,让今天的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震撼与共鸣。(宝鸡日报 罗琴



阅读量:2626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380家新闻单位。转载这些新闻单位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bjnews@163.com)。本平台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李雪彤 小编
2024-11-15 10:32:09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