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祥于宝鸡的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源,它所蕴含的智慧和活力,闪耀着璀璨的文化光辉,影响至今。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宝鸡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阐释周文化内涵,讲好宝鸡故事,展示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宝鸡日报社与宝鸡市社科联自即日起联合推出《周文化名家谈》专栏,邀请多位省市专家,围绕周礼的深远影响、《诗经》的动人篇章、《周易》的无穷奥妙、周人的民风习俗等,为广大读者一一作以解读,敬请关注。
周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宝鸡是周文化发祥地和周文化的密集分布区。宝鸡周文化的研究,直接关系着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挖掘周文化内涵,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宝鸡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添宝鸡周文化在世界文明的新色彩,是当今宝鸡人的光荣使命。
一、宝鸡周文化的内涵认知
宝鸡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是周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区。现已发现商周遗址200余处,位于岐山和扶风县的西周都城周原遗址最具代表性。以周原遗址为中心,其西部紧临北山分布有孔头沟遗址、周公庙遗址、劝读遗址、水沟遗址。周原遗址的南部则有北吕周人墓地、眉县杨家村窖藏、武功郑家坡遗址,而在关中西部的宝鸡市区及周边发现有石鼓山遗址、戴家湾遗址、旭光 墓地、弓鱼国墓地、蒋家 庙遗址。遗存内涵皆显丰富,或为都城,或为贵族采邑、高等级墓地,甚或青铜器窖藏、手工业作坊、军人墓地等。
西周时期,宝鸡所在的关中西部是政治中心区,是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滋生、发展的核心区域。与同为周文化集中分布区的西安丰镐、河南洛邑相比,宝鸡周文化遗存的丰富性与高端性,皆显得突出和特色鲜明。宝鸡周文化首先以青铜器而闻名,有“青铜器之乡”之美誉。出土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等级高,著名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此。又如具有独一无二史料价值的西周甲骨文,蕴含礼制内涵的玉器,种类丰富、造型多样的陶器等。宝鸡周文化实乃资源丰富、价值突出,是灿烂夺目的周文化高地、根基深厚的周文化发祥地。
为此,挖掘宝鸡周文化的内涵认知十分重要。应提高站位和拓宽视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的文化认知,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中国之问的宝鸡周文化认知,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周是礼乐文明的巅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经典内容。周公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仪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制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对宝鸡周文化的认知,应透过多姿多彩的物质遗存,揭示其反映的礼制内涵,提炼其中蕴含的礼仪、道德、仁爱、谦和等文化元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依据。
世界之问的宝鸡周文化认知,需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西周是一个具有开放意识的时代,西周时期的宝鸡是一个开放的大都会,聚集有周人、商人、戎人等不同的族群,他们相互交流交融,共同建设起强大的西周国家。周原遗址还发现有蚌雕人头像、玉人等具有异域特色的文化遗物,是中外交流的真实反映。应从物质遗存中,不断挖掘宝鸡周文化的开放、包容、合作、和平等内涵,从对其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中,总结历史规律,为把握世界大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宝鸡智慧。
人民之问的宝鸡周文化认知,需要立足周文化、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周原发现手工业作坊61处,作坊间的分工协作、生产上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的共享、所形成的集群模式,对现今工业生产尤其是地方企业的管理与生产运营等,仍有实际借鉴意义。宝鸡发现的周代文物中有医用器具熨石,是中医保健、养生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促进当今人们的生命健康仍有积极作用。宝鸡周文化的研究要突出为人民服务,挖掘现实价值。
时代之问的宝鸡周文化认知,要准确把握时代之需,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思维、深化研究,用新的研究成果助力新时代发展。宝鸡周文化的研究应与时俱进,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时代前沿问题,如文明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综上,宝鸡周文化的认知与价值阐释应坚持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唯此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二、面向人民的宝鸡周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宝鸡周文化资源丰富,除对其进行学术内涵的阐释外,还应运用多种形式的展示和宣传手段,开展周文化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使之面向人民。
1.文旅+
文化产业持续传播和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新。宝鸡的周文化,需要通过文化赋能,创新传统业态发展方式。其中,文旅融合是实现文化高效能发展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找准宝鸡周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及最佳连接点,推动文旅发展真融合、深融合,用周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创意趣点提升宝鸡旅游的品位,用旅游体验和游客传播来活化周文化的内涵,传承周文化的价值精髓。
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源,是现代人“探源中国”文明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以“寻根”“探源”为目标导引、以“何尊”等国宝为话题导引、以周原等周文化遗址为目的地导引,激发游客对宝鸡西周历史文化的古老神秘产生向往,以“中国”打开视野,面向世界。
宝鸡的周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文化赋能,创新发展新业态,促进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体育、商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体系。把代表周文化的遗址、博物馆、景区等具有旅游属性的主体与宝鸡各县区的自然山水、人文风情以及商业现状结合起来,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打造一体化的全业态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打造新的文旅模式。
10月1日,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何尊。 祝嘉摄
2.科技+
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历史的文明追溯得更远;科技扩展了空间,为观众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现代科技赋能文化遗产,对于推动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5G、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新技术为文化赋能,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打造周文化空间,让文化的抽象形态拥有无限具象的可能,给观众带来超现实、超刺激的视觉享受。立足宝鸡周文化遗产,融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让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快捷,让文化创新变得更加简单,让文化发展变得更加多元。
3.艺术+
艺术是通过创造或寻求更新、更好、更有效、更科学、更有趣或更智慧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表达者的精神思想与情感。
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将周文化的内涵以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能够将传统文化转化成具有美学价值、风格时尚、创意前卫的符合现代审美的创造,建立起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桥梁。将周文化通过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的表达加以展现,具有超强的吸引力。通过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周文化,是实现周文化研究成果创造性转化的重要途径。
用现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周文化,通过新兴媒体的个性化创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宣传,广泛传播周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促进传统与潮流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新国潮”,既能彰显文化价值,又能提高艺术价值,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影响深远。
通过旅游、科技、艺术等方式,将周文化以现代的表现形式加以转化,建立起古代与现代间的联系,是面向人民的宝鸡周文化的具体实践。
三、走向世界的宝鸡周文化
宝鸡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周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周文化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体现出先进性,使之得以经久不衰。
政治方面,西周推行礼制,通过礼维护宗法制度和社会等级秩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礼乐制度。西周的礼制包括了祭祀、丧葬、军旅、会盟和婚冠喜庆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礼器和礼节。礼的实施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宗教活动中,也深入饮食、服饰、居住、出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形成了一套与之匹配的器用制度,反映在考古学上尤为明显。周文化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源泉。
社会文化方面,周文化将“和”作为社会行动准则,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融合、和谐才能产生和发展万物。《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于治国而言,周人反对政治上的独断专行,主张广纳贤才、广开言路。于生产而言,和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周人以农立邦,务耕种,行地宜,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反对破坏自然。于人而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张以和为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平其心,心平德和”使人情绪和宁、德性美好。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
手工业生产方面,强调分工与协作,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周原手工业,各作坊以生产一两种产品为主,实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将众多作坊集中于周原,建立了大型的水利设施,形成手工业集群,是生产方式和理念的创新,对当今世界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重视德性、天人合一,以及追求和谐是周文化重要的精神价值观。以“德”“天”“和”等为内在精神的周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底气。在经济价值上,注重分工、效益优先的周文化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新质生产力相契合,为实现国家生产力迭代升级、跨越发展提供有用参照。
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周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一直为世界所关注,尤其是当今,国际范围内对包括周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支持,反应愈益积极,羡慕有加。周文化的和谐性、先进性、尚德性与全球发展趋势相契合,是其永葆活力、走向世界的内在根因。周文化的根在宝鸡,这也是宝鸡人的自信所在。
推动宝鸡周文化走向世界,是时代发展的诉求。需要凝心聚力,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现实意义突出的宝鸡周文化名片。应以周原为基点,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周文化的繁荣。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周文化走向世界,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当今宝鸡人,应踊跃担当起这一神圣历史使命!(宝鸡日报)
(作者:赵丛苍,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学等教学与研究。)
宝鸡市“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召开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