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秦腔演员的四种基本功。每个演员都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戏曲艺术表演功能,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曲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戏曲演员表演基本功——唱。(图片来源于宝鸡秦腔博物馆)
唱,是秦腔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也是表达、渲染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秦腔对演员唱功的要求,是从气、声、字、情四个方面提出来的。初学演员先习喊声(喊嗓),通过拔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音色,再练咬字、归韵、润腔等技巧,并掌握板式类别及唱法。
戏曲演员表演基本功——念。(图片来源于宝鸡秦腔博物馆)
念,指的是念白,是戏曲中说的部分,具有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感,包括人物上场后所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韵文,音乐性较强,与唱腔衔接时和谐统一。白有散白、韵白两种形式,散白是以接近生活语音的声调进行叙述,咬字多用方言,常用于民间小戏;韵白是腔调的念白,多用于剧中说诗、对子、板歌、道歌等有激情的语言。另外剧中荒场的笑,也属念功的一个环节,有喜、怒、哀、乐不同情感的笑法,但都是带韵的腔调。
戏曲演员表演基本功——做。(图片来源于宝鸡秦腔博物馆)
做,指形体动作与神态表演的配合,也泛指演员对表演程式形神如一的运用。表演除形体程式外,所配合的做功有“五法”,即手、眼、身、法、步。做功的功夫,关键是能否把“五法”严密配合,恰如其分地揉在人物情感之中。所谓“眼先引,头后跟,步相随,手势准,舞有容,蹈有拍,歌咏声,讲有节”和“心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脸合,脸与身合,身与气合”的表演艺诀,生动地说明了做功在戏剧中的特点和位置。
戏曲演员表演基本功——打。(图片来源于宝鸡秦腔博物馆)
打,指戏剧中的武打功夫,分“把子功”“毯子功”两种,以武术形式的兵器对打,称“把子功”;打拳、翻扑跌打技巧,称“毯子功”。十八般兵器加上种种高超的毯子功技巧,形成戏曲中独特的武舞,成为表演程式的组成部分。
(来源: “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凝心聚力优环境 同心同向解难题 宝鸡市餐饮酒店行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召开
宝鸡金台区新增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鸡市首个“税惠到坊”服务驿站揭牌成立
全省第36个爱国卫生月暨世界卫生日活动在宝鸡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