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20多年前,习近平就此事亲笔批示
2024-01-28 16:20:47

  “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

  这是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建设陈列馆的批示。

  这个批示背后有一段习近平关心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小故事。

  福建泉州,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潮起潮落、千帆竞渡,泉州的“船”与“港”记录着悠悠丝路上的老故事与新篇章。

  古代中国曾拥有世界领先的造船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一直呼吁,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船模馆。

  上世纪90年代,海交馆组织各地专家学者和造船师傅,开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代木帆船科学复原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海交馆完成156种船型的复制。“我们做完了船模,但没钱建陈列馆。”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回忆,在关键时刻,大家决定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写一份报告。

  2000年8月,习近平得知情况后,立即亲笔批示:“福建是中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是适合的,有特色,有意义,也有基础和基本条件。”

  批示结尾,习近平叮嘱:“尽快形成报告,报我审批。”

  很快,陈列馆资金落实到位,并开始动工。

  习近平一直关心陈列馆的建设,2001年4月,他到海交馆现场考察时表示:“像这种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

  2001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同意以福建省人民政府名义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同意成立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领导小组。次年,习近平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泉州抓紧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21年,历经20年,泉州终于申遗成功。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理解今天的中国道路,要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与泉州的这段故事,折射出他对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注。(中国新闻网)

阅读量:2363
版权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来源于国家网信办公布的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380家新闻单位。转载这些新闻单位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的文字、图片或视频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bjnews@163.com)。本平台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可以 小编
2024-01-28 16:20:47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